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四百八十七章、狂士登顶(41)

第四百八十七章、狂士登顶(4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恢复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亦即“复礼”。

    如何“复礼”?

    孔子感到,单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已经不能凑效。

    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周天子的威仪已经丧失。

    于是孔子创造性地以“仁”释“礼”,认为“礼”本是根源于人的仁爱之心,不过是人的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没有“仁”,当然不会有什么“礼”,要复兴“礼”,当从“仁”字入手。

    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如何行仁?孔子认为,行仁由己。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行仁是内于己而发于外的,是一种自觉的无任何外在强迫或利益驱动的行为。

    就个体而言,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无外在强迫、无利益驱动下,自觉自愿地实行“仁”,那么,这样一个人,就是所谓的君子。就此而言,“仁”是靠君子来落实的。

    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

    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

    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

    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

    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

    另外,佛教说一个修行人,其言行必须合乎「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