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四百八十六章、狂士登顶(40)

第四百八十六章、狂士登顶(40)

非只一义。有多种解释,亦颇容易含混。

    在儒家思想里,君子一词具有德性上的意义。

    “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此似为君子一词在德性上最具体的意义。

    君子以具有知仁勇之常德为适宜。尤其是仁,更为所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当然,仁祇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所宜具有其德性之总纲,在其他方面,仍非无所述说。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礼记、檀弓)

    王廷相:“君子仕必受禄,是为利禄动乎?曰:非然也,仕以行义。圣贤之学,将以济物也。仕而受禄,义也。”(慎言、君子篇)均乃其例。

    君子又为与小人相反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凡此对照之说法甚多,举不胜举,然君子与小人之大有别,亦可以概见。

    国际君友会认为君子着重在德性之真,与绅士不同,且有其一定之人格内涵,又非一般泛称之知识分子所能企合,因而,君子仍指在人格上品性上较完美之人,社会上也的确需要这种人。

    当今之世仍不乏君子,也幸好仍有君子,社会乃能安和,人性乃能趋善,正义公理乃能存在。

    想一言以蔽君子,则光明磊落庶乎近之。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

    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

    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

    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

    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

    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

    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

    修养不仅包括内在精神的修养,还包括文、艺的培养。

    孔子讲君子,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立论的。

    君子由原来意义上的有位之人,演变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之人。

    虽然孔子也讲圣人,但是在孔子看来,圣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

    《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

    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