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老子就是要战争 > 第一百一十五章 郑国渠翻新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郑国渠翻新中

成为工作机器,从而似的怨气很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李适开始调度自己在长安的储备。

    李适在郑国渠的区域投放各种的餐饮店,饮料店,烧烤店,以及怡春院。

    虽然不是很想要承认,李适在统一了餐饮也后,也顺路统一了青楼。

    这是李适无意间做到的,因为李适压根就没想着要往秦楼里面塞间谍什么的操作。

    只不过,李适需要大量能识字懂医术的女子进入医疗营之中,自然不可能靠天上掉下来,随着人数多了,肯定是要自己砸钱进去培养的。

    而作为预备役,李适先是开医馆,而作为医馆的预备役,李适需要教育这些女子识字。

    李适开始收拢孤女,这年代不像现代,生女生对穷苦老百姓来说,生出来就可能被溺死。

    李适便建立了专门收养女生的孤儿院,只要穷苦人家养不起女生了尽管送来就是。

    而孤女总归需要人教育读书识字,而这年代能教女生读书识字的地方就是青楼。

    所以,李适能怎么办?只能够给这青楼拨钱啊!

    教出来的女生想要从良的就往医生道路发展,而想要求名利的就向着青楼发展。

    总之一体两面,至少在李适看来自己到底创造出了这个时代女人的两个工作岗位。

    而有了李适的扶持,这些李适主导的正牌青楼自然干掉绝大多数野鸡青楼。

    反正这时代人也没觉李适开青楼有什么错,只诧异李适这浓眉大眼的武将居然开青楼。

    当然,除了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外,还有给这些人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

    比如说三班倒制度中,如果到了晚上黑灯瞎火,很多人都看不到怎么办。

    对李适来说也简单,直接把屯田营给拉过来,捏一个发光军阵来提供光源。

    反正吕布那里有什么大日秘术,如果有需要李适捏一个大日天赋也能做得到。

    只不过,这种军阵捏出来,在实际打战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意义。

    接着李适还拿出工作表计划,差不多就是昨天修到什么地方了,今天目标修到什么地方。

    又或者,在这一周中三班中哪一班的工程最多,所以吃放的时候可以加块肉,一个月之中哪一个班做得最好,李适送他们一面锦旗,还送一些吃的用的白条。

    另外对工作内容也尽量按计件计算,那些在这里面浑水摸鱼的,李适要么把他们丢出去,自己去找活路,要么就给他们安排危险性高的工作,保证他们需要打气精神来。

    总之,李适的目标就是让所有的人享受到九九七是福报,而不是摧残。

    不过,随着人事招募交给司马朗,物资分配交给钟元常,实际实施交给桑君长,还有着工匠营们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善的工程的工具,再加上李适旁敲侧击的弄着各种打鸡血的制度,整个工程的进展速度简直快得匪夷所思。

    原本桑君长的计划是四年完成重建,但是现在他估算只要一年时间便是足够了。

    毕竟有着以前的基础了,又不是从头到尾的重修修建一条郑国渠。

    而李适随着制度的确立,很多事情交给手下的人去处理后,便开始腾出手来整顿军事。

    而实际上从郑国渠重启开始,第一件事情,便是派遣姜冏率军进达昌,张公义进驻泾阳,而李适的骁骑营则由高顺带领,进攻祤县。

    这就仿佛是三把尖刀,刺入到附近的妖族中,开始对附近的妖族进行大规模扫荡。

    一是要掳掠人口来进行工作,对于李适来说,对劳动力的渴求是无穷无尽的。

    哪怕是郑国渠修建好了,自己脑袋里还有一大堆工程希望有着足够的劳动力去满足。

    别得不用说,把整个西凉的官道全部修缮一边,让道路能够做到通入到县,不过分吧。

    而修路这件事,虽然有劳役,甚至自己花钱也能雇佣人去做,但那里有俘虏好用。

    只要管口饭就足够了,而且什么危险性的工作也可以肆无忌惮的用人命去填进去。

    而第二自然是为了郑国渠的守卫工程。

    因为大仙朝放弃了关系地区,所以这里属于妖族与仙族之间的势力交接地带,虽然没什么强军,但也有妖族部落生存在这里,为了避免自己好不容易修建出郑国渠来,辛辛苦苦的种好了粮食,结果别人来劫掠了!

    所以这段时间,在泾阳、祤县和达昌三点一线的妖族算是到了大霉了。

    而对打这些妖族,张公义、姜冏和高顺也很高兴。

    首先打起来容易,其次这是打外族耶,只要脑袋正常的将领肯定是感觉打外族比打内战要来得舒服啊。

    而李适也挺放心他们的,一个个都带着双天赋的军队,甚至李适怀疑张公义与姜冏都拥有龙将将环了,只不过照顾自己的面子,所以没有显露出来而已。

    但事实上,李适是有龙将将环的。

    只是自己打战压根就不需要展现自己的龙将将环,就把对面给打崩了,自然就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底牌就这么放着了。

    而现在,李适所有的注意力重新放到了屯田上。

    对李适来说,屯田政策与老兵转干政策是自己绝对不能动摇的基本政策。

    反正自己活着,就绝对不能动摇的。

    因为老兵军转干,下到基层能够让自己绕过所谓的世家豪族,把自己的势力衍生到基层,让自己的命令传达到基层,而屯田政策与屯田营的建设则是确保自己的军队能够源源不断的有着新鲜血液,以及稳定的粮食供给,而这才是自己的根基。

    反正李适现在没有想着去跟朝廷大佬们争什么,因为有秦雄在,争什么都没有意义。

    因为秦雄天生就是一个制度的破坏者,与其在秦雄身边晃荡着闹心,还不如选择务实根基,完善屯田制度。

    毕竟修建郑国渠的过程之中,在一年时间这里的人越修越多。

    从原来基础的十几万,慢慢到二三十万,而现在已经有了五十万人口。

    就更不要说依附着郑国渠这个工程的衍生产业,细细数来,人口说不定已经超过百万人。

    这么多人,李适通过编辑造册挑选出了亲民兵,然后把亲民兵的佼佼者挑选入屯田营,再把屯田营的佼佼者,拉过去读书学子,教授他们的便是颍川来的那些学子。

    没错,李适很快便对这些颍川来的学子们摊牌了,他们是选择风吹雨淋的去建设郑国渠搬砖,还是在优越的环境中选择教育这些屯田营的学子们读书写字。

    最终这两百的学子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就是被世家抓过来凑数的。

    而李适手上的教书先生也的确不多,至于医疗营的教书待遇,那是正规军才有的。

    你一个屯田营的小小预备役,难道还想要女神小姐姐们红袖添香的伴读吗?!

    不过,李适没想到得是,在自己对屯田营进行识字教学的声音被传递出来后,张义便询问李适俘虏的关东军中,有人也是识字的,能不能让他们免于劳逸,让他们去教授屯田营士兵们进行识字。

    李适到是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漏网之鱼,便同意了张义的话。

    而一个叫做枣祗的家伙便这些俘虏中的一员中。

    枣祗自身的战斗力渣渣,在面对西凉兵的时被直接ko。

    但他的确是识字,而在教授屯田营的过程中,很快便发现了屯田营的作用。

    然后便去观察,屯田兵的整合资源,进行集团化的开垦深受震动。

    接着,他就被当做了奸细送到了李适面前。

    李适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倒也没有管太多,只是给了枣祗一队屯田兵,让他种田去,多少也算是想要看看他的能力。

    在李适看来,一个读书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