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明骑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宴仪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宴仪

,楼前稍南设献俘之位。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齐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皇帝。

    皇帝就座,百官三呼万岁行礼,侍臣宣布“引献俘”,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侍臣当众宣读战胜敌军的“露布”,就是捷报。刑部尚书奏告,将某处所俘执献,请交付所司处置。这时,如果皇帝下令处以极刑,就由大理卿带往法场,如果皇帝下令开释,侍臣便传旨  先释缚,随即宣布释放。

    被俘者三呼万岁,再拜谢恩。文武百官也都再拜搢笏舞蹈,山呼万岁。

    露布制度,始于后魏。东汉时,本来把官文书不加缄封者称为“露布”。后魏以“露布”发表战胜消息。每当攻战克捷,欲使天下遍知,便以  漆竿上张缣帛,写上捷报。这种办法后来被广泛采用,露布就成为“布于四海,露之耳目”的“献捷之书”。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仪。当时在广阳门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读露布。宣读毕,百官舞蹈再拜行礼。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捷。后代,将帅统领军队在前方作战获胜,虽然不曾还师回都,遣人向朝廷报告胜利,也称  为献捷。捷报一般在早朝时当廷宣读,叫做“宣捷”。明代,前方有大捷,朝廷宣捷后要遣官告祭郊庙,中捷以下则不举行告祭庆贺之礼。

    战争结束,如果敌方投降,则有受降之仪。宋代起,国家礼典中都有受  降仪式。宋代受降仪与献俘大致相同,也在宣德门举行,降王率降众穿戴本国衣冠俯伏而拜,口称万岁。皇帝下旨赦罪,赐给冠服袍带,降王等拜受,  更换所赐冠服袍带后,再拜称万岁。清代受降仪,降王对皇帝行三跪九拜礼,  皇帝赐筵宴。

    大将军在前方受降,须报请皇帝批准,再露布中外周知。受降  之日,于军营外筑坛,坛旁建“奉诏纳降”大旗。降者立于旗下,鼓吹鸣炮后,大将军登坛就座,降者匍伏膝行至坛下,俯首乞命。大将军宣皇上旨意,也不能让两千多俘虏都黑压压的一片爬到皇上面前,还是挑了些虏跪下爬行,请求处置。

    天子自然不会冲了喜气当场问斩,交刑部下狱,待议。

    礼毕,天子兴冲冲跑过来扯着马城,主持仪式的袁可立大皱眉头,百官也轻轻摇头,没办法呀,这位天子最不懂礼数,罢了。马城极为尴尬的被天子扯着走,礼官赶紧宣布礼成,大宴百官,在京七品以上官员进宫祝捷,也就是国宴了。

    按照大明会典,宫宴分为大宴、中宴、常宴和小宴。一般只有像立春、元宵、端午、重阳、腊八这样的节日或者在宗庙或宫殿建成之际才有机会举行“大宴仪”。那些大宴仪以下规格的,都是在“凡祀圜丘、方泽、祈谷、东宫讲读”时举行。

    早在大明王朝建国之初,朱元璋、朱棣就在奉天殿举行过“大宴仪”,赏赐百官共同进膳。当然,皇帝要是突然想要“行礼”时,只需要找个借口就可以了,如《明史》中记载宣德五年冬,“久未雪,十二月大雪,帝示群臣《喜雪》诗,复赐赏雪宴。群臣进和章,帝择其寓警戒者录之,而为之序”。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