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八零后咸鱼术士 > 六百三十九 九大仙门的八卦

六百三十九 九大仙门的八卦

    一个看起来五十开外的方家高阶法师喃喃道:

    “即使是当年的两淮盐商之富,一下子也拿不出百万两的现银吧?”

    方家到底不是豪商之家,而是传统的儒家耕读传家的世家。想象不出百万两银子到底是什么景象,而法师都是烧钱的,在场的基本没有几个手头有多少余钱,这个数字给他们带去不小的冲击。

    在场的有几位都是跟方以智同辈的由天启崇祯年间过来的老人,知道大明的财政状况在永乐年以后就逐渐下滑,隆庆、万历年间还好一些,天启朝的时候虽然年年紧张,但也有九千岁在为皇帝捞钱,可到了崇祯年那就跟青黄不接的农家一样,不但败掉了原本万历和天启皇帝的两代积蓄,没有攒下收入,反而倒欠诸多外债。好不容易抄了魏忠贤和其党羽的家,可大部分都被参与的官员瓜分,剩下的在天灾人祸和东林党官员的忽悠下,那点收入都没支持过崇祯二年。

    后来崇祯皇帝沦落到跟大臣勋贵们求献金的地步,却连其皇后的亲爹都舍不得五千两的小钱,反而还吃了一部分回扣,可见崇祯这个皇帝混得是多么凄惨。

    到了隆武帝之后,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皇家有着皇产和海贸的收入,再加上恢复了万历年间的矿税、茶税等税监,皇帝的钱包才鼓了起来,就这样也还要时不时的从内库掏银子补充国库。

    所以一个小小的太阴派占据的小小海外蛮荒岛屿,没有听说发现什么金矿银矿,竟然能够一下子拿出百万两白银的资产去建造三座法师塔,可以说比皇帝还要富裕,怎么不令他们感到惊诧震撼?

    就是从现在的朝廷邸报上来看,每每遇到需要大额资金的缺口的时候,内阁与六部都不指望着国库,反而时常盯着皇帝内库,动不动就跟皇帝哭穷呢!

    当然跟皇帝哭穷是执掌国家经济的户部衙门向来一贯的做法,儒家士大夫先天就十分警惕皇帝的奢靡想法,什么大建宫室、皇帝出巡什么等花费众多的事情是能驳回就驳回。并且常常以夏桀烽火戏诸侯、商纣王修建鹿台和秦始皇发动百万人修建宫室皇陵等亡国例子的反面教材来规谏皇帝。

    在他们看来,节俭的皇帝才是好皇帝,最好是向三皇五帝去学习,也不想想三皇五帝是什么时候?那时候生产水平十分有限,吃个煮鸡蛋和炊饼估计都算是奢侈了吧?

    实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钱再多也总是不够用。

    不过东宁岛领地这个小小王国是穿越者们自己做主,远没有永成天子有着诸多朝臣的掣肘那般憋屈。

    太阴派诸人是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小日子过得绝对比皇帝还要逍遥自在还威风。

    现在的东宁岛光是四座港口的税收收入每个月就高达二十万银圆也就是二十万两白银以上,其中大员港和北港占了大头,淡水港因为依靠东宁首府淡水城其次,基隆那边只偶尔有船只停泊赚个辛苦钱,不过也能维持港口运转了。

    再加上四座城市的商业税收和东宁岛特产的利润,还有跟罗家的部分盐糖贸易每年净利润也在十万两以上,这么算下来,东宁一年的总收入至少接近五百万两白银。几乎相当于大明财政总额的四分之一,而东宁之地才不过大明两三个府城大小,大明则有半个中土那么广大的土地,由此可见海贸之利是多么惊人了。

    当然这其中也跟盐糖、日用品等质优价廉的现代商品有关,穿越者们从现代订购的这些商品贩卖到大明世界,那就是十倍甚至几十倍以上的利润,东宁岛上自产的盐场和甘蔗种植园现在才刚刚发展起来,规模和出产十分有限,所以至少三年之内,盐糖这样的大宗货物主要还得依靠现代进口。

    改造完迷锁之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