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华夏入侵之猛将来袭 > 第七十九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第七十九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回陇西的路上,赵明仔细想过一番,要不要再从梁山与王庆麾下再点些将领一起出征?思虑一番作罢,如今萧太后势力太大,兵多将广,西军与梁山的台还是暂时不要拆了,以免给自己找麻烦。

    还有一事也是让他难以决断,便是此次出征的将领人选。

    岳飞、杨业、范增、贾诩这四人毫无疑问是陇西的擎天柱,绝不可轻动,这一趟说白了就是匹夫之勇而已,战术含量真不太高,相反对勇武要求极高,这四大柱石去了作用不比陆文龙、杨士翰大,还是留在陇西主持大局为好。

    御林军中诸将,五小除了陆文龙外,其他诸人年龄太小,都是陇西将来的希望,赵明并不想带他们。杨家将有前世悲剧的结局,赵明也是心有戚戚不敢带杨家将而去,七子去六子回,怕就怕宿命论,这种事情还是尽量避免。倒是新收的梁山诸将都有不错的勇武,可以点上几个随军,再加上骑兵统领马超、马岱、庞德三人,实力绝不比另外两家弱半分。

    计议已定,可惜事与愿违,五小中的其他四小一听说这一趟不带他们,哪里肯干?难得的联起手来一通胡闹,只差没抱着赵明的腿哭闹了,最后闹得实在厉害,赵明无奈之下只得与四小约法三章之后应了下来。

    回到陇西之后,赵明没敢耽搁,立即整军点将,只休息了两日,便带齐兵将赶往安定而去。

    十五日时间已到,各路人马皆已到齐,赵明仔细一点将,心中不由感慨,如此华丽的阵容,能做这一趟差事的主帅,何其幸运。

    陇西军:魏忠贤、养由基、陆文龙、岳云、七郎、八郎、关铃、史文恭、杨士翰、卢俊义、关胜、索超、马超、马岱、庞德,军师:沮授。

    李渊军:李世民、李元吉、李靖、薛仁贵、秦琼、秦用、尉迟恭、屈突通、殷开山、柴绍、侯君集、程咬金。

    吕布军:张辽、宋宪、魏续、郝萌、曹性、成廉、侯成,军师陈宫。

    朝廷方面:冉护国、冉令。

    赵明随即下令,薛仁贵领李家五百精骑做斥候;吕布领壶关两千狼骑为先锋;赵明率两千陇西军为中军,又拨两千精骑给李世民同赵明共领中军;剩余三千五百精骑交给冉令与冉护国领后军。

    大事议定已毕,众人热血沸腾,赵明持枪上马,长枪一指北方“出发。”一声令下,这支将星闪耀的骑兵便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北地。

    可谓是“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些壮士一去,不知几人能回?

    一路走了数百里,顺利得令人心虚,不止赵明有这个感觉,李世民、冉护国包括冉令也有不好的感觉,太顺利了。河西羌胡之地部族无数,可这一路之上竟没怎么遇到游牧部族,众人对此非常意外,也起了警惕之心。

    再走两日,队伍就要遇到第一个大问题,渡河。

    在哪里渡河?这是个棘手的问题,虽有几种预案,但一路的经历让众人警惕之心大起,对于渡河地点的选择不得不慎之又慎,半渡而击兵家常识,若是不慎,极可能就是出师未捷一场大败。

    好在关键时刻,吕布这个“当地人”站了出来:“某家祖籍乃是九原人,年幼时时常随家父在河水两岸贩马讨生,对两岸也算得上精通,可提供几个渡河地点给大王选择。”

    赵明暗骂一句:你吕布到底是今生还是前世是“当地人”?

    不过正好,队伍中正缺几个“当地老乡”做向导,有了吕布介绍,赵明等人做了不少挑选,最终选定在兴县附近渡河,兴县孤悬于西河西北方向,因不便管理防御,早已被朝廷所弃,如今已是一个死城。

    如此,众人一路谨小慎微地来到河边,谁先渡河却是个问题。若只是一支人马,谁先渡河自然由主帅而定,可是这支队伍势力太杂,若对岸真有埋伏,率先渡河之人,恐怕真的是十死无生,赵明正犹豫间,老将军冉护国自荐带千人率先渡河。

    赵明长叹一口气,知道老将军用意,点头应下。

    这一日收集来的船只不多,一趟勉强可以过七、八百人,若是连战马算上,最多能过三百人,因此,这一趟渡河之旅变成了一场漫长的等待。

    老将军冉护国率先带三百人渡过黄河,下船之后立刻将人马散开,分批探听百里之内的情况。小半个时辰后,没有发现异状,冉护国才放心令船支渡回对岸报信。

    众人多多少少放了些心,百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