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陨圣记 > 第二十一章 要的就是它

第二十一章 要的就是它


    “我记得你有全套《三藏》,就拿那本破书给我也成。”水生道狮子大开口地道。

    慈恩所拥有的《三藏》那是五百年前唐三藏从西天大雷音寺中取回来的真经,是中土佛门中的无上至宝,有天地动容之威力,当年西天取经归来,经书跌落通天河以水浸书,师徒四人在石滩晒书不小心将经书弄破。从此经文不全,也是上天特意为之。

    “吴施主,你就直接杀了我吧,贫僧就算是死也不会答应的。”慈恩嚎啕大哭地道。

    这是个什么人,自己拥有的经书是三界内最大的秘密。他一个不知世事,不懂修行的凡胎怎么就会知道。

    水生烦躁地道:“这不行,那不行。你到底有没有诚意,海棠镇数百人的性命还比不上你这基本破书破衣服不成?”

    慈恩将小和尚推上前道:“他就是你的了。”

    水生暴跳如雷颤抖的地指着慈恩道:“你。。你。。。”深吸一口气,平复下暴怒的情绪,道:“既然这样,你就将你的念珠给我。要是这个你也拿不出手别怪我翻脸无情。”

    慈恩听了这话立即将手中的念珠双手奉上。

    水生拿过珠子丢在喜儿的手中道:“这珠子能够将你的妖气遮盖住,日后就不怕道家的人能发觉你的存在。”

    喜儿内心激动地道:“多谢先生赐爱。”

    原来喜儿施法之际已经将妖气扩散开来,一些名山大川上的老古董已经察觉到了有一股妖气在神州大地内流动。虽然弱小不堪,但也不能忽视不管。不少自诩名门正派的道教已经派人过来查看事情缘由。

    当务之急是要给喜儿找一个能够将妖气遮蔽起来的法器,恰好在羊肠小道的时候就看见慈恩手中就有这么一件法器——手中的念珠,这念珠沉淀几百年的佛法,又是菩提子炼制而成。具有隐藏自身气息的功能。所以这一次来翠云山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这串菩提念珠。至于慈恩的经书和衣服当然是全无半点希望。他身上的袈裟可是有名的锦斓袈裟。

    当年观音菩萨东来寻找取经人的时候带来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就是这两件佛门宝贝保护唐三藏西去取经免遭厄运。取经归来唐僧立地成佛成为旃檀功德佛,这两件法器也被他留在了人间。

    锦斓袈裟上有佛门七宝,水火不侵,上传袈裟可免坠轮回,可以防身趋崇。全套的三藏经文更是贵重无比,相传这三藏经文能度化世人免遭厄运,唐太宗就是因为冤鬼缠身所以才叫唐三藏去西天取回真经超度恶鬼。

    想不到慈恩还是唐僧的传人,怪不得身怀佛门重宝甘愿栖身这穷乡僻壤的翠云山,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以慈恩的修为定然不敢与天下群僧为敌,有道是惹不起还躲不起。当个缩头乌龟躲起来谁也找到不。

    要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不会继续留在山上,带着喜儿和唐三不急不好的往山下赶去,看着三人离开的背影,慈恩又瞅了瞅眼前的小和尚叹息道:“可惜了这一桩打因缘,否则你日后的修为就算是我也是望尘莫及。”

    小和尚慧能百思不解,为啥师傅偏偏要将自己平白无故的送出去,难道真是自己平日吃的太多师傅养不起了,要是真这样就少吃点。

    慈恩拉过慧能道:“真是个傻小子,跟着师傅吃苦有啥好的?守着破经书耗费一声的光阴。”

    慧能不解地问道:“师傅,我已经快将三藏经文背诵完整,就差渡鬼的最后一章。”

    慈恩点点头道:“用心记,这锦绣的江山恐怕要血染红尘。”

    上山容易下山难,唐三像是刹不住自己的脚一样蹭蹭的往山下跑,中途差点摔个跟头直接滚下去。来时艰难,去时从容。帮喜儿解决好妖气外泄的事情就轻松了几分。

    毕竟神州大地数千年的底蕴可不是盖的,还有些个隐世的门派在暗中保护着美丽丰饶的大地,这是他们的天职。

    不到半个时辰就从山顶走了下来,喜儿默默地跟在水生的后面寸步不离,虽然佛家的宝物对自己有一点点的刺激,可丝毫不影响它所发挥的效应。带上菩提念珠后,自身所有的妖气都被佛珠自行吸收,现在的自己更像是一个人间的小姑娘,跟本不会令人引起丝毫的注意。

    “多谢先生为喜儿着想。”喜儿再一次开口道谢。

    水生道:“你我之间不用客气,其实当你第一次踏入神州大地,深山老林里的老古董们就已经察觉到了你,只不过当时谁也没有在意。当你诛杀蟒蛇,而后又打乱了杨红玉的因果循环。那些老古董终于坐不住了,纷纷派人下山寻访你的存在。”

    喜儿不安地道:“给先生添麻烦了。”

    “区区小事,这佛珠就算是给你的生日礼物。在烂桃山这几年都没有送过什么东西。”水生笑道。

    不靠谱的唐三忽然插嘴进来问道:“公子,这生日礼物是什么?我可只听说过赠物定情呀。哈哈!”

    喜儿刚才还高兴的的小脸颊顿时阴沉的跟阴天一般。随时随地处于暴走的边缘。

    唐三强硬的说了一句:“别打脸。”立即抱头蹲下,等待他将是一顿胖揍。引得路边的行人纷纷侧目指指点点。

    嬉笑过后三人继续赶路,走的不是山间小道,而是宽敞的官道。前面迎来一群道服翩翩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