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武侠修真小说 > 末世问仙录 > 第五十三章中京之变

第五十三章中京之变

李哲一听心中大惊,柳大人不会是柳思仁吧,可能性不小,当官的人数也有限,柳姓也不是什么大姓。

    老大赵虎放下手中的酒杯,叹了口气说道:“柳大人自然是忠臣,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两年前那场大变,柳大人运筹帷屋,为陛下顺利登基立下了头功。陛下对柳大人也很信任,登基后将柳大人直接从吏部待郎提升为右丞相,总领朝政。”李哲这才听明白了,这肯定是柳思仁,对事件更感兴趣了。

    事情要从两年前,李哲离开中京城第二天说起。

    第二天早朝时,当时的大周皇帝突然宣布立皇长孙赵义德为皇太孙,明确了自己百年之后要传位给孙子的意思。他的两个儿子晋王赵仁义,韩王赵仁信,当时就气晕了,两人争了这么多年,最后才明白完全让自己老子耍了。当了这么大的冤大头,他们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所以两位死对头下了朝第一次私下见了面,很快达成了共识,共同造反,平分天下。

    要是大周皇帝心狠点,在大殿上当场把他们拿下,关起来事情就简单多了。可惜,他们毕竟是父子,而且皇帝这么搞,多少有点对不起两个儿子,自己心中十分心虚,就更强硬不起来了。

    两位王爷联系自己在中京的势力,想直接逼宫。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直摇摆不定的赵虎三人,决定投靠皇太孙。这么一来,中京城的防务就完全在赵义德控制之下了。两位王爷也不是傻子,再呆下去不要说逼宫了,自己都有可能随时去吃牢饭。

    次日早朝,两位王爷同时提出要就藩。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两人赖在中京这么多年都不肯去自己的封地,现在却同时要走,傻子也知道安得什么心了。皇帝却很高兴,当场就批准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人走了也好,至少不用在自己眼前争斗,等我死了,你们随便怎么斗不关我的事了。

    于是,两人带着冲天的怒气各自回封地整军备战去了。刚走了一半就传来了皇帝驾崩的消息,对于侄子召他们回中京参加先皇葬礼的圣旨,两人自然是不屑一顾,真拿我们当傻瓜,回去了还能再出来。

    举办完国葬,新皇赵义德登基称帝,这一年他十六岁。

    刚一登基,赵义德就收到两个叔叔特殊的贺礼――起兵造反的檄文,要求新皇承认他们独立,将周国一分为三。虽然在柳思仁的协助下,赵义德顺利地收服了中央军团,但是他的两个叔叔拥有全国七成的兵马,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更糟糕的是,吴国和越国见周国内乱,同时出兵攻击边境,连下数城,想乘机捞些好处。

    大周帝国处于覆灭的边缘,朝臣们各抒已见,吵来吵去却没人能拿出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高坐在龙椅上的赵义德乾纲独断地颁布了圣旨:“起兵讨逆。起全国大军,三日后出征,先击赵仁义,再击赵仁信。所有朝臣及其家属必须全部随同出征。”

    赵义德的圣旨让所有朝臣大吃一惊,这么大的兵力差距,不据城固守反而主动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可惜,没有大臣能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只得跟着赵义德出征了。

    大军出动时正值严冬,恰逢天降暴雪,大军更是举步维艰。走了半个多月,突然前方的斥侯发出警报,一支大军迎面而来。中央军团不愧是周国最精锐的军队,迅速地摆开阵势,准备迎战。

    不一会儿,一只庞大的军队进入中央军团的视线,为首的武将尤为显眼,金盔金甲骑一匹神骏的白马,显得英姿勃发。走到近前,众军定睛一看,大惊失色,为首的武将居然是新皇帝赵义德。

    原来,赵义德以缓慢行军的中央军团为幌子,麻痹赵仁义。自己则亲率三千精骑,狂飚三千里,雪夜突入赵仁义的大营。趁着大军混乱之机,赵义德直入中军帅帐,亲手生擒赵仁义。赵仁义为了保命,只得率军投降了。

    两军汇合,一起回击已经占领了中京城的赵仁信。赵仁信占领了中京城,想向那些支持赵义德登基的大臣报复,无奈这些人连带家属都随大军出征了,让他有气没处撒。当他准备率领大军去夹击赵义德时,赵义德的大军已经临近中京。此时,形势逆转,强弱易位,赵仁信的大军再无斗志,手下的武将趁机叛乱,将赵仁信捆起来献给了赵义德。

    一场足以让大周帝国灭亡的危机,被新皇帝以神奇的手段迅速解决了。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用完美的表现赢得了所有文臣武将的效忠,周国正式走进了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