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武侠修真小说 > 一切从寻秦记开始 > 第二十章 合券

第二十章 合券

    边上那些打人的大汉中,走出一个为首的刀疤脸来,恭敬地对着陆云舟抱拳行礼道:“齐公子,在下后府付青,这人,是您的旧识?”

    陆云舟心中琢磨着“后府”二字,转头上下打量他,突然瞪眼道:“废话,我铁哥们儿,你们和我老哥到底有什么矛盾,为什么要打我老哥?”

    付青抹了一把汗,脸上的刀疤紧张地一阵蠕动,连忙道歉道:“小人不知这姓兰……兰大爷竟然是齐公子的哥们,小人得罪了,齐公子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见怪!”

    陆云舟沉吟道:“嗯,本公子也并非不讲道理之人,你先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付青暗自松了一口气,陪笑道:“齐公子,兰大爷欠了我们后府五十两银子,我们只是正当要债,还请齐公子勿怪!”

    陆云舟看了他一眼,问那姓兰的中年男子:“老哥,你不要怕,告诉我实话,他说的是真的吗?”

    那姓兰的畏惧地看了付青一眼,缩了一下脖子,才结结巴巴道:“俺只……只欠了两百文钱。”还好在回答这种关键性的问题的时候,那姓兰的终于能把话说清楚了。

    战国时齐国流通的货币是刀币,赵国是铲币,楚国是蚁鼻钱,而秦国流通的就是后来统一天下后通用的圆形方孔钱。

    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各国流通的货币都混杂在一起使用,在本国也可以使用外国铸造的货币。

    齐国铸造的刀币重十二铢,就是半两钱。

    按照此时的购买力,一两白银,大约相当于三百文刀币,五十两白银,是两百文钱的整整七十五倍!

    陆云舟想起早上陈可行所说,齐国上流阶层流行放高利贷,却没想到他能见到这样活生生的一幕。

    陆云舟看向付青,问道:“你说说看,怎么回事?到底是两百文钱,还是五十两银子?”

    付青紧张地解释道:“齐公子,并非我们强人所难,规矩就是如此,这兰大爷是在我们后家的地盘上摆摊,本就要上交租金,兰大爷租金没有交足,短了两百文钱,他都欠了大半年了,涨到五十两银子也是在所难免的!”

    陆云舟皱紧眉头,问身后的齐新道:“小新,你身上带了多少银子?”

    齐新凑上来道:“少爷,我这里有十两银子,要是不够,我马上回去取!”

    陆云舟又摸了一下自己怀里,掏出一些碎银子,意外的还发现了一小锭金子,大约有三、四两,便将碎银子、一小锭金子和齐新递过来的十两银子放在一起,交给付青,道:“给你,这里肯定超过五十两银子了,以后不准再来找我老哥麻烦了,知道吗?”

    这时的金银比例为十比一,因此陆云舟的这锭金子加上怀里的几两碎银子,和齐新的十两银子,加在一起,是略微超过五十两白银的。

    付青接过银子,犹豫了半晌,又咬牙递了回来,说道:“齐公子,既然是你的朋友,这欠的银子,就算了!”

    陆云舟注视着他,认真道:“你考虑清楚了?”

    付青这次没有犹豫,立即点头道:“是,在下考虑清楚了!”回头命令手下,“把兰大爷的债券拿出来!”

    一名手下在怀中摸索片刻,递过来半块木片,上面写着欠款字样。

    这时候的债券可不是后世的债券,春秋战国时期,放高利贷者放债用的就是这种木片债券。欠债者将欠款字据写在木“券”“上,交给放债者,放债者将债券一分为二,由放债者执右券,欠债者执左券。这样放债者就可以操右券向欠债者“合券”讨债和利息。

    现在付青让手下交出的债券就是右券,这是要合券两清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券契的商业手段,被各国国君们拿去当作了官员年终考绩制度的手段。每年中央的重要官吏和地方的长官,都必须把一年各种预算数字写在“券”上,送到国君那里去,国君同样把“券”一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券,臣下执左券,这样国君就可以以操右券来责成臣下。到了年终,臣下必须到国君那里去报核。如果考核的结果不佳,便可以当场没收官印免职。高级官吏对于下级官吏的考核,也采取同样的办法。

    所以《韩非子》说“符契之所合”,便是“赏罚之所生”了。而这种采用了高利贷者合券计数之法的年终考绩制度,就叫做“上计”。

    那名手下犹豫道:“付爷,这……”

    付青咬牙道:“把债券还给兰大爷。”

    那手下无可奈何地道:“是,付爷!”不情不愿地将木券递给姓兰的。

    那姓兰的不敢接,看向陆云舟,见陆云舟对他点点头,才眉开眼笑地把自己的债券拿了过来。

    付青恭敬道:“齐公子,请你把银子收回吧。”

    陆云舟点点头,颇有些欣赏地看着付青,笑道:“你卖我面子,我也卖你面子,既然是规矩,我不会破坏,这些银子你拿回去,请兄弟们喝酒吧。”

    付青感激地看着陆云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