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 第四章:董相国神人也(求推荐)

第四章:董相国神人也(求推荐)



    “咕噜。”

    董浊接过酒壶,直接狂饮一口,随手一掷,大笑道:“哈哈,伯喈你且听好了。”

    “唔。”

    董浊打了一个酒嗝,缓缓开口道:“老夫聊发少年狂。”

    这第一句传出时,蔡邕微微皱眉,这也太平铺直叙了吧。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蔡邕眉头一挑,嘴角勾起笑意,这分明是董相国在说自己年轻之时啊。

    这诗的做法虽与当世有些不懂,到也有趣。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董郎。”

    西凉众将心中微动,董相国这说的是,当年跟随张奂大人一起讨伐羌人的事?

    不过,这射老虎,到是没听说过,不过以董相国左右开弓的箭法,也是不难。

    这时董浊又拿起一盏酒一饮而尽,只见他口中朗声道: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西北望?!”

    “射天狼?!”

    蔡邕心中巨震,想起来董卓年轻之时的作为。

    如今略带醉意的董相公,年轻之时行侠仗义,勇力过人,而后便在凉州领军,大破匈奴;随后又跟随中郎将张奂讨伐羌人。

    接着近几年发生的事情,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还有凉州的羌人之乱。

    可以说是粗猛有谋,战绩卓越。

    之后宦官乱政,诛杀宦官,加上北芒救驾怎么看都是一等一的忠臣义士。

    再后来掌权之后,为“第二次党锢”中的党人平反,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连他们的子孙也有了官职。

    同时又征召名士入朝为官。

    甚至连袁绍、王匡、鲍信等之前与其交恶的人都授以太守。

    对士人的提拔与拉拢,可以说不遗余力,算是非常礼贤下士了。

    只不过在废皇帝这件事上,做的实在是过于草率。

    刘辨虽说软弱无能,但再怎么说也是汉家天子,董公毕竟比不得霍光啊。

    而霍光……

    霍光死后,全族被灭,也没什么好下场。

    蔡邕如今正准备修汉史,对如今的政治风云,自然也有自己的一番理解。

    自汉光武帝刘秀开始,皇权集中,而后外戚、宦官陆续粉墨登场,如今外戚已无,皇权旁落,宦官被灭,自然是士人子弟的天下。

    忽然出现他这个搅局之人,怎么可能不被他人记恨。

    废一个废物皇帝,在立一个英明之主?

    等以后皇帝长大,再出一个汉武帝那可如何是好?

    有一个英明、强势的皇帝对世家大族来说可不一定是好事。

    最好的状态自然是遵从黄老之学,皇帝垂拱而治。

    嗯。

    皇帝垂拱而治,其他的交于公卿、士大夫便好。

    而今日董相国忽然将属下众将提到高位,着实让人感到奇怪。

    要知道之前除了三位中郎将与吕布外,董公属下众人大多只是普通校尉而已。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董公之前对士人集团的优待,不过今日过后恐怕有所改变了。

    蔡邕又想到方才董浊所作的诗,“鬓微霜,又何妨”“西北望,射天狼。”

    董公年纪的确也不小了,他这是在担心西北边境的胡人吗!

    想到这里,蔡邕心中微微一叹。

    能够结合自己生平做出这样的诗来,董公真乃神人也。

    蔡邕拿起酒盏,向董浊叹服道:“明公此诗作的极好。”

    “当浮一大白,蔡某先饮为敬。”

    “好,好。”

    董浊笑道:“能得蔡中郎赞赏,董某不甚荣幸啊。”

    “不过董某方才所在不能算诗了。”

    “喔?”

    蔡邕疑惑道:“那是……?”

    “董某称其为词。”董卓解释道。

    “词?”

    蔡邕眉头一挑明白过来,笑道:“明公此词一出,开词之先河,当再饮一杯。”

    一时间,筵会中觥筹交错,好不热闹,阿谀奉承之词自然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