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武侠修真小说 > 沉鹄轻鸾 > 第四十一回 衔烛冰夷②

第四十一回 衔烛冰夷②

    莫玄炎听他提到三十八年,登时警觉,心道:

    “无咎一行四人闯谷营救姐姐那天,我在‘振音界’得知,任家曾设计伏击‘剥复双剑’,当时便与姚千龄诉说的那段过往进行对照,沈师叔多半早已注意到任夏两家关系密切,特意设计将人界换回中峰,看似与仙界有‘朱雀阁’相互通连,焉知沈师叔不是刻意为之,实为方便自己暗中监视?我能想到的,便是人仙二界之中,必有沈师叔的内应,可照一切智护法的说法,人妖必须两相结合,方能将各自武学发挥到极至,如此一来更能说得通了,沈师叔此举恰是为了离间二界,一来减小人界对自己的威胁,二来更便于神界掌控妖界,沈师叔当年不过十岁,已有这等心机,实非爹爹能及。”

    忽然间转过这些念头,当下竖耳倾听。

    晋无咎道:“哦?我只知道人界阴阳暗器,妖界阴画阳琴,未知二者有何相关联处?”

    一切智道:“回教主,妖界武学修为较浅,真要与人交战,须借助自然之力,若能在‘不墨丹青’与‘无弦箜篌’中加入暗器,以群鸟为引,以暗器为刃,杀伤力自然倍增,而妖界医毒双绝,人界铸术如夺天工,倘若辅以仙界机关术,再将妖界剧毒淬于暗器之上,是否更能灭敌于无形?”

    晋无咎道:“的确如此,可是这样一来,未免多造杀孽。”

    众人见他皱眉沉吟,知道这个年轻教主不爱屠戮,虽不是甚么坏事,可眼下局面特殊,这些带毒暗器更多是为自保,担心他妇人之仁,下令停止铸炼,枉费人仙妖三界苦心。

    莫玄炎见四下细簌之声,道:“教主,玄炎有话想说。”

    晋无咎道:“你说。”

    莫玄炎道:“教主可还记得遭遇伏击那晚,狭谷中死多少人?开阔处又死多少人?”

    晋无咎轻叹一气,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杀不杀人不在武功高低,而在杀心轻重,我教不主动杀人,可既然周子鱼野心勃勃,我们也不能束手待毙。”

    一众人齐声道:“教主英明。”

    晋无咎道:“我曾亲见人界铸术和仙界机关术,两相结合威力可想而知,这死伤非人力所能掌控,但是妖界,传我号令,有多少毒,便须储备多少解药。”

    众人来回对望,似乎面有难色,一切主道:“教主,这个恐怕有些困难,到时外界江湖大举杀入,我们以毒制服之人,未见得个个愿意投降,每救活一个,我教便又多一个敌人,所以属下以为,解药只需一定比例,并不需要和毒药等量。”

    接掌盘龙教以来,晋无咎已知十大护法与十二洞主中有四名女子,这一切主便是十大护法中惟一一个,自己曾与她正面交手,知道三花护法中,属她身手最为阴柔,每每出招,与暗器多有相似之处,道:

    “我知道你们的意思,可请大家细想,真到双方血战之时,周子鱼会冲锋陷阵么?各派掌门是会一马当先,还是在后方掌控大局?到时冲入谷内的,往往都是那些被煽动的无辜弟子,真正有野心都在外围,直到谷内拼得伤亡殆尽,他们确定自己再无危险,才会大摇大摆的走入,我们闹得尸横遍野,到头来只杀些无关大局之人,这便是想要的结果么?”

    众人愕然,一切智道:“那教主的意思是?”

    晋无咎道:“外界江湖百万之众,我教区区万人,便有十万丐帮弟子加入,又如何做到人人以一当十?何况老帮主之死沸沸扬扬,更不知被周子鱼抹黑成甚么样子,丐帮说不定已然脱离小哥哥小姐姐的掌控,当真如此,最终决定这场江湖浩劫会不会发生的,终究不在普通弟子。”

    一切智道:“所以教主是想擒贼擒王?”

    晋无咎道:“不错,盘龙峡谷易守难攻,一旦敌人来犯,六界弟子据险以抗,但要最终阻止他们入谷的脚步,便是我们这些‘青龙殿’的武人,往往拿住一人,便可制止一派,活捉周子鱼,或能教整个同盟投鼠忌器,惟有如此,方可解我教之危。”

    一阵鸦雀无声后,司徒刑道:“教主这一番见识,着实令属下钦佩。”

    司徒刑在二十一人中武功不算最高,但行事沉稳老练颇得敬重,他既当先开口,十二洞主纷纷附和。

    一切智道:“属下也和司徒洞主一般,明白了教主的苦心,请教主放心,属下稍后便会派人传令妖界。”

    晋无咎道:“二位客气了,论见识,我自知及不上这里任何一人,只不过寸有所长,十次百次中,总有一次可取,所以每遇大事,总要召集大家共同商议。”

    一切智道:“请教主不必过谦,虽说我十大护法奉教主为上,是因教主的‘九转无极’神功,可时至今日,教主赖以服人的,远非仅仅‘武功’二字。”

    晋无咎见他赞意真诚,微笑道:“多谢一切智护法夸奖,我要说的差不多都已说完,各位若没有别的事,便都散了罢。”

    众人齐声道:“属下恭送教主。”

    午餐后,莫玄炎说想回魔界看看,晋无咎手头无事,陪她同入北峰,又再迎来一阵恭贺之声,只不过魔界前任界主莫苍维被晋无咎断去一臂,一众弟子面上堆笑,却笑得不够自然,晋无咎心下歉然,自不会怪罪下去。

    二人来到四百五十丈高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