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75章地方精英

第875章地方精英

万,就是一人一口口水喷过来,也都成涝了。

    对方的人力优势对他们进行了碾压,也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首当其中的就是处于最北边的东昌府,敌人几乎就是从东昌府攻进来的,无论是从聊城、临清方向还是从德州方向,都是攻击东昌府,所以东昌府的压力又是最大。

    偏偏东昌知府王文升又是他认为最不靠谱的人,此人没有当过高级官员,也都没有很好的学问,只是靠着嘴皮子让混上了这官。

    入职以后,他凭着家人的帮助,也都在这位置上做的有声有色,就算王文东对他诸多的不满,但是也挑不出毛病,但是一想到此人光是师爷就多达五六个之多,有多少计策是出于他之手?有多少谋划是出于他的想法?这就不好说了,说白了就是他身边整个团队在运作。

    王文东甚至怀疑王胖子,只是他老哥王文杰推出来的台前人物,这一切都是王文杰在背后操纵,所以他才能够稳坐东昌知府的位置,而且也把地方治理的有声有色。

    王文东认为王胖子守成是可以的,但是面临如此重大的危机,他有没有足够的魄力,能不能临机决断,这就不好说了。

    虽然华夏军也知道,东昌府方向形势危殆,他们紧急的派遣了刘忠勇率部进驻聊城,按原计划,刘忠勇最少率两万兵马进驻,但是到目前为止,刘忠勇还没有出现,两万兵马也都还没有出现,据说正在赶路中。

    镇守沧州方向的,就是刘忠勇的儿子刘飞云,他们镇守沧州至德州一线,也都非常的压力大,兵力非常的少,压力非常的大。

    如果不是沧州实在太重要了,它可以起到藩屏山东的作用,王文东会直接把这些地方的兵力调回来,因为他知道根本守不住的。

    但是上面对他的这些建议严词拒绝了,要求他要部署兵力在这一线,不惜一切,严防死守,节节抗节。

    王文东冷眼旁观,他就知道朝廷大概的策略,朝廷的策略就是节节抗击,焦土政策,诱敌深入,然后在济南一带与敌人展开生死决战,这意味着济南将会成为主战场,将会重现当年靖难之役的场面,血战连场,死伤十分的惨重,只怕会把地方都打成了白地,王文东开始体会到静云公的那种痛苦了。

    静云公就是地方优先,所以才扶植了和支持刘远桥,结果刘远桥做大以后,令他左右为难了,像他这些地方的精英分子,首先就想造福槡梓,谁知道他们做不到这一点,还为祸地方,

    但是王文东也不敢违抗命令,他可是长期的在刘远桥身边,知道刘远桥的厉害,也知道他身边有一支恐怖的内卫,暗中维护其统治,如果你学的是大明文官的那一招,说皇帝的旨意是中旨,是乱命,封还旨意,只怕你前脚封还,后脚就有人来干掉你,在华夏帝国之内,刘远桥的权威是不可侵犯的,朝廷之中也不存在着挑战他的实力,他们制定下来的政策,下面就得无条件的执行,要么就是滚蛋,甚至就连滚蛋都不行。

    刘远桥在很多时候在学朱元璋的手段,当年的朱元璋可是征辟许多名人当官,这些人摆着架子不愿意出仕。

    如果是别的皇帝,最多只能够一笑了之,无可奈何,但是朱元璋却是一个狠人,作为仕子和读书人,有能耐有本事不为我所用,那为谁所用?干脆就干掉好了。

    当然刘远桥它不会像朱元璋这般公开的做了,因为毕竟他还没有朱元璋这般强势,这般的厉害,但是刘远桥的阴险手段也是不少,会派人去暗杀或者派人去截杀,造成仇杀抢劫之类的,一一的把这些人除掉,他的意思也是简单,不为我所用就得死。

    即墨的王家估计也是如此,刘家已经全力的拉拢王家了,但是王文杰不太想为刘远桥效力,幸亏他有丁忧做借口挡一挡,估计王文杰丁忧之后,还是不愿意出仕,不愿意为刘家效力,他就没有什么好下场了。

    而且王家把王胖子推出来为刘家效力,估计也是出自于这方面的考虑。

    有了王胖子在华夏军中效力,他们王家也就算是华夏军体系中的一员了,刘远桥也就不会对其采取如此暴戾和残忍的手段。

    王文东就知道一点,走上了华夏军的战车,你想下来也都不容易,没有几个有他老师静云公的能耐,可以全身而退,静云公那是地位崇高,无欲则刚,而其他的人,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只能够为刘家卖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