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三国未来道路 > 第296章在于禁的营中

第296章在于禁的营中

淋漓,说话都有些磕磕巴巴了。

    “严酷对待士兵?文则打算违反军法吗?”谢飞说着转看着于,目光也变得严厉起来。

    “卑职不敢!”

    “我对文则的带兵能力不曾有过任何怀疑,但文则你要记住,所谓的人和从来不是严酷所能带来的,那只是迫于你的威严不敢反对罢了,一旦陷困境之时莫说听命与你,不直接倒戈相向就已经是对得起你了!”

    “卑职明白!”于大声喊着明白,眼中却是闪过一丝不服气。

    谢飞看得明白,倒也没有再去教训于,这种事只能慢慢地去纠正,只望训他一顿就彻底改变根本不现实。

    将整个军营巡视一番之后,谢飞又和于聊了很久,于虽然早已加入华夏军,骑兵学校毕业之后也随军执行过很多任务了,但谢飞和于的接触并不多。

    通过这次接触谢飞发现,于此人的确具备一个大将的基本素质,威严而不骄狂,很辣又不失沉静,为人处事颇为缜密。

    看来只要他能够换一个方式对待士兵,一定是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

    于所以不把单个士兵的重要放在心里,这和他的经历有关,所以在与于的谈话中,谢飞主要从士兵的角度出发,努力去让他知道每一个士兵都是战士,而不是可以随时消耗掉的炮灰。

    这也是所有华夏军将领都曾有过的想法,所谓时代的局限,于不过是加入的晚一些,所以在谢飞看来有些明显罢了。

    也就是在和于的交谈中,谢飞自己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华夏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华夏军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那些后世赫赫有名的战将们,似乎对华夏军的价值越来越低了。

    组织架构越低的时候,个人能力的重要越突出;组织架构越完善,个人能力所占的比重越低。

    午饭时谢飞等人就在于的营中吃饭,晋阳经济的发展直接提现在了饮食中。

    受军团长的影响,如今的华夏军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与其他地区渐行渐远,上行下效的威力可见一斑。

    那种以蒸煮为主的饮食方式正在渐渐地从华夏军的餐桌上消失,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动物油脂,而农业的稳定发展更让刚刚出现不久的榨油技术大放异彩,同时铁厂规模的急剧扩大让铁锅开始装备华夏军,在这各种因素的合力之下,煎炒炸开始进入华夏军的厨房之中。

    植物油实际出现的很早,但主要作为灯油存在,自从谢飞开始大力推广食用时,很快就在晋阳普及开来。

    午饭的主食是面包,这是谢飞为这时代带来的一个成果,菜则是谢飞自认为这是给这时代带来的福音——豆腐。

    汉代就有了豆腐,但是汉代的人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先把豆浆煮熟了再去点卤水,这一个小小的工艺改进直接将豆腐真正送上了餐桌。

    看着眼前的猪白菜炖豆腐,有看看烤的黄橙橙的面包,再看看狼吞虎咽的士兵们,谢飞心中有了一丝满足感,自己凭一己之力便让饮食结构在这时代实现了中西结合,虽然是那种原始的中西结合。

    “看看现在的饭食,再想想几年前和夫君在涅县是的饭食,我方才明白了一件事。”小郡主很快就将自己的一份吃完,一边清理着木盘一边开始忆苦思甜。

    “姐姐明白了什么?”独孤雁的胃口似乎不大好,摆在眼前的食物基本没动。

    “前两年夫君下令,农户每家须要养十只鸡三只羊一头猪一头牛,如能达到数量者减其税赋,超过一定数目者免其税赋。那时候我还有些不解,担心如此一来收不上粮食,现在一看还是夫君高明,治内再也不缺食了。”

    “竟有这等事?我怎么从未听过还有这等法令?我倒是发现现今每户皆养家畜家禽,还以为乃是不兴兵戈百姓安居乐业所致。”独孤雁说着扭头看着谢飞,“夫君连这等小事都要管吗?”

    “雁妹子长年居于军中,每里想的都是如何训练你的骑兵,这民生之计你是从来不去想它,自然是不知了。”这几年小郡主不带兵了,对民生的管理倒是已经很熟悉了,“这可不是小事,若不是百姓富足了,夫君的这些古怪做法哪里能够容得下去?士兵们哪有这么好的饭食?”

    “哈哈哈,”独孤雁听了笑了起来,“岚姐姐说得确实有些道理,不过要是依我来看,主要是还是我军兵力不多。如今我军全军不算城防军也就两万余人,若是达到二十万人,怕是就没有这等饭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