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重生之大建筑师 > 第415章 看升旗

第415章 看升旗

    “不过乌鲁迪人还不错,踏实肯干,也懂得感恩,距离中国也远,不存在太大的利益冲突,帮这样的国家进行援助建设,还是有意义的。”你要是换成临近那几个国家,都是些好吃懒做,填饱肚子就会躺着晒屌的,林楼估计也不乐意帮他们做项目。

    接下来几天时间,林楼或是继续去施工现象,或是带着徐家平他们游览乌鲁迪的自然风光,参观乌鲁迪的传统建筑和欧美殖民者留下的建筑,或是和之前结识的乌鲁迪艺术家们一起饮酒聚餐,继续熟悉他们的艺术文化。

    就这样比较轻松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次来乌鲁迪的任务就完成了,林楼他们带着史大使、陈参赞、孟指挥长以及乌鲁迪朋友赠送的礼物踏上了返回中国的旅程。

    继续在中东转机,然后降落在香江,在香江休息几天,给徐家平他们留了游玩购物的时间,同时去自家事务所看了看,和事务所的员工挨个聊了聊,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勉励,这才返回国内。

    这次林楼就不再是四个人一起行动了,徐家平和金秋香选择回北京,林楼和林米塔则前往上海,然后俩人从上海各自回家。

    马勒别墅现如今已经改造好了,林楼去休息了一晚,顺便翻看了安德鲁送过来的资料,他又帮林楼找到了几栋不错的老洋房,或是具有建筑艺术价值,或是具有历史纪念价值,都值得好好保存。

    自从欧特克公司上市之后,林楼的经济状况就更宽裕了,感觉差不多就签字购买,剩下的事情全都交给安德鲁去办,无论购买还是后期复原改造,都不用他自己操心,安德鲁就会带着专业团队办得妥妥滴。

    然后林楼去了趟上海团委的新办公楼,拜访了于济川,送上了自己从乌鲁迪带回来的咖啡豆和民族工艺品。

    于济川或许知道了些什么,对待他也不像是业主和建筑师之间的关系了,明显亲热了许多,感觉更像是长辈看待晚辈,而且印象还相当不错。

    嗯,既然他都没意见的话,那以后的事情说不定就好办多了!林楼对这次拜访的结果很满意,陪于济川吃了顿饭,才告辞离去。

    乘坐飞机返回南江市,回到家里之后,除了那些乌鲁迪特产之外,林楼还带来了乌鲁迪政府部门新发放的自行车订单,“这回的数量比上次翻了一倍都不止,够咱们市的自行车厂忙活一阵儿了!”

    “我先在家休息几天,然后您跟我一起去北京,找乌鲁迪驻华大使馆拿订金;对了,反正妈也放暑假了,你俩跟我一块儿去好了?爷爷当年不是老说想去北京看毛爷爷么?也和奶奶一起过去好了?带他们好好逛逛北京城!”

    你要说别的理由,爷爷奶奶肯定不动心,但是一说这个,那可就不一定了,他们那一代的老人对教员可是发自肺腑地崇敬。

    “这个真可以!反正你那院子宽敞,咱们去多少人都住得下!你爷爷奶奶这辈子还没出过南江市呢,现在条件好了,是该带他们出去逛逛!”林绳斌也动心了。

    “那我明天就回去了啊!在家待一个星期,咱们就去北京!”林楼做好了安排。

    “别人家的孩子暑假回来一呆就是四五十天,你倒好,才一个星期就要走!就不能在家多住几天?”姜云英有点舍不得了。

    “我也想多住几天来着,可是没办法啊!下个星期还要参加亚运会的会议,这可不好请假!”林楼无奈地耸耸肩,虽然现在申办结果还没出来,啥事儿都不能确定,可该做的准备工作却是一点儿也马虎不得。

    回到村里之后,爷爷奶奶高兴极了,当他说起要带他们去北京玩的时候,爷爷奶奶第一反应就是怕花钱,舍不得去!但是等林楼拿出那个理由之后,他们果然犹豫了。

    花了几天时间说服他们,并做好出行的准备之后,林绳斌带着车子过来接他们了,林楼害怕两位老人坐不了飞机,于是请齐宝成帮忙购买了软卧,一家五口集体前往北京。

    到了北京休息一天,等两位老人恢复之后,林楼就带着他们逛了起来,第一站自然就是天安门广场了,一大早起来参观升旗仪式,结束了之后看到城墙上教员同志的画像,两位老人家激动地泪流满面。

    其实正式的升国旗仪式到现在还没多久呢!在去年年初的时候还没有这一仪式,而且也不是天天升旗。

    1949年10月1日至1950年底,升旗仪式由北京公安纠察总队负责;由于电力技术保障是升旗关键,而旗杆下的电机归北京市供电局负责,于是又把升旗任务交给了供电局,而且只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时,才会在早晨把国旗升起,晚上降下。

    1950年的10月1日,国庆升旗的按钮由北京供电局的电工师傅程红年按动,头两年,程红年师傅承担了这个工作;1951年至1976年的26年间,由同样工作在北京市供电局的胡其俊负责,他也是任命时间最长的升旗手。

    1977年底至1982年12月,由卫戍部队的两名战士担负升国旗任务,一人引路,一人扛旗,经过长安街时,还得给机动车让行,升旗的场面也不够庄严。

    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升降国旗和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迎宾仪式的现场警卫光荣任务。

    从此,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原来的2人升旗改为3人升旗,其中1人擎旗,2人护旗,正步前进,同时,统一了着装,编制出了升降旗的时间表,从此这个班被人们称作“天安门国旗班”。

    至于日后大家熟悉的升旗仪式,要到九十年代才会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