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明末试锋 > 第二百六十章 铸炮能力

第二百六十章 铸炮能力

、碗口炮、盏口炮、中小型佛朗机炮这几种,其他的是因为卫中钱粮短缺没有做过,不过得给大人说一下,从崇祯年起到现在七年时间,只做了十七门虎蹲炮,十余门碗口跑和盏口炮,三门小型佛朗机炮,其余炮匠都是在家赋闲。还要给大人再说一声,近三年卫署军器局火炮没铸一门。”

    自从听说彰德卫仓禀空虚,再到军器局一看情况,就知道是这种情况,所以周大虎也不感觉意外,不过钱粮现在自己不缺,还是有能力来铸炮的,现在他最关心的是铸炮人才和能不能铸造出自己满意的火炮。

    周大虎看向王修福,他是铸炮匠人,最有发言权,便向他问道:“王修福师傅,你是铸炮匠人,咱门彰德府军器局铸炮技术怎么样?”

    停了好大一会,才听到王修福慢慢腾腾说道:“指挥使大人,小人是没有机会,如果指挥使大人想铸炮,什么炮都行,只要大人给我等工匠机会,我等都能将其铸出来。”

    周大虎有些吃惊,没有想到这个看着老实又木讷的人,这时说出的话竟然这么霸气,这么的自信。周大虎心思一转,接着带着一丝疑问问道:“果真?难道有什么说法不成?”

    苟着腰的王修福突然眼神明亮、苟着的腰也伸直了,接过周大虎的提问朗声回答道:“大人,火炮制造的道理都是一样,只要琢磨透了,大小只不过是用料的多少、模具的制造、还有铸造时时际以及火候和冷却快慢的把握等,一通而百通,其实并没有太难,不过初次上手有些生疏,失败率会高一些,代价有些高,但多做几回,就会好上许多,还有中小型火炮易做,重型大炮比较难,做成功率较低。只要大人愿意铸炮,我等定会不负所望。”

    周大虎发现这个王修福一说铸炮,就变得不一样了,那是精神奕奕,能说会道,那个老实木讷的王修福立刻就不见了。

    有了王修福的承诺保证,周大虎心里是跃跃欲试,火炮在明末是绕不开的的话题。

    建虏在明末辽东几乎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大明军队是闻风丧胆、文虎色变,屡遭惨败,最后退守辽西宁锦一线。最后还是凭坚城重炮固守御敌之策,才多次打退建虏的进犯。

    那么明末最好的重炮是什么?当然是红夷大炮。天启三年,大明朝廷在大臣徐光启、李文藻的协助下,从澳门购买了西洋大炮也就是红夷大炮三十门,运回京师,其中十一门由山海关转运宁远,宁远大捷这十一门火炮发挥了巨大作用,可见火炮在守城时的重要作用。

    明廷又与崇祯二年再购十门红夷大炮,其中六门运回京师,四门留在涿州,用于加强京畿南大门防守。守城和攻城最好用的是红夷大炮,这是一种重炮,也是最难制造的,口径越大,身管越长,就越难制造,废品率就越高越费钱粮。

    想到这里,周大虎问道:“王师傅,红夷大炮可曾听说?军器局可能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