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重生之大宋浮生录 > 第四十六章 东京的皇家有轨公交车

第四十六章 东京的皇家有轨公交车

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大学堂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范仲淹对孟鸣的新学尤为推崇,对“知行合一,躬身实践“的理论,大加赞赏,潜心研究,并引经据典 ,为孟鸣的新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增加了孟鸣新学的说服力和公信力。

    此时范仲淹也也乘坐了公交车,范仲淹在前面引着大家进了东京大学堂,此时的东京大学堂,第二期已经建设完毕,此时的东京大学堂已有学生三千五百名。现在已分了九大科系如下国学系、数学系、物理系、生物系、化学系、史学系、土木工程系、农业系、商贸系。另外孟鸣又征收了一千五百亩地,准备建新校区,准备在新校区筹建医学院,已联系了名医王惟一,让其担任院长。

    此时范仲淹陪同众大臣参观校区,晏殊和范仲淹是密友,深知范仲淹是经国之才,才能在自己之上,就上前对范仲淹说道“希文兄,你是身负大能之人,不要委身大学堂任山长了,立身朝堂,施展你心胸抱负,为朝廷出力,才是正道。”此时的晏殊已是交通部的侍郎了,官居三品的大员。孟鸣在一旁听到不愿意了,就对晏殊说道“同叔兄何意啊,希文兄,在此是也为了大宋的文道昌盛,届时大学堂的学子在希文兄的督导下,每年数千计毕业,他们可为大宋建设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不比在朝堂的意义差呀,古谚《管子》中的一段句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再说我也知道希文兄心有沟壑,入朝堂之上,可为良相;居江湖之远,亦可兴学育人。我也不会让希文兄长期呆在东京大学堂,只希望希文兄执掌大学堂三年,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开创大学堂的之“厚德载物、务实笃行”的新校风。”孟鸣说完又向范仲淹一躬身道“希文兄,东京大学堂,是我实践“知行合一”理念下建立的,我摸着石头过河,希望希文兄助我让大学堂步入正轨,能长久办下去,能为大宋输出各种人才,让大学堂能顶住守旧、世俗势力的非议和压力,而不至于昙花一现。”范仲淹连忙扶起我,说道“正声弟,客气了,在我眼中,兴学育人并不比入朝为官、造福一方差,至少我希望能培养出千千万万和我一样的学生来,让全天下的人都能学文识字。识文才能知礼仪,有利教化。我一定把东京大学堂给办好的。”晏殊此时有些尴尬,寇准刚好过来,就打趣道“晏同叔,受窘了吧,老夫觉得孟正声创办的这所学堂是开一代先风了,不惟经义论高低,以务实笃行,知行合一为骨,实用理科杂学为肉。但孟鸣年幼,威望不足,需范希文这样的大才,强壮其骨肉,夯实其校风,铸造其校魂。所以范希文的责任重大,其意义远胜在朝堂。”范仲淹拱手称是,寇准又说道“范希文。老夫今年准备致仕了,我已经向官家请辞了,老夫在朝堂为国出力多年,也该颐养天年,看看书,研究研究学问了,到时到大学堂当一教授可否?”范仲淹连说欢迎,有寇准的加人,则东京大学堂必然影响大增。

    在前世,寇准此时已经病逝于贬谪治所雷州,但现在还活的好好的,精神头挺矍铄,现在朝堂已经稳定,政事通达,太后刘娥没有专权。寇准就放心退下来,这些年寇准在真宗年间屡被贬谪,在外任官,漂泊了十三年,现在想退下来颐养天年,今天到了东京大学堂后,就有了前来任教的念头。此前范仲淹邀请的胡瑗和孙复来执教,现已到达了,今天就陪同协助范仲淹的接待工作。

    一干人等,在东京大学堂参观、视察完毕后,又乘坐公交车返回内城皇宫,历时25分钟的样子。公交车今天正式运营,八条线路同时开通,今天人满为患,今天乘坐的人超过了100万人次,收入超过三万贯,今天乘坐的人大都是凑热闹、尝尝鲜,所以人多。孟鸣预计平常每日乘坐人至少应有20万人次,收入可达四千贯,一年毛收入可达一百二十万贯,八条公交线共投入了一百一十万贯,一年后就能回本,第二年就盈利了。孟鸣和刘娥汇报了相关收入预计情况后,刘娥大为震撼,孟鸣提议皇家公交公司需向三司交税,税率十抽一。刘娥也答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