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重生之大宋浮生录 > 第三十章 东京大学堂的窘境

第三十章 东京大学堂的窘境

知识无贵贱之分,即使是官员也不过是以读经义为科考晋身之资,不过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古代,尤其春秋战国间,知识分子第一个兜销的好对象,当然是卖给人主--各国的诸侯,执政的老板们。如果卖出去了,立即就可平步青云,至少可以弄个大夫当当。其次,卖不到人主,就卖给等而下之的世家,如孟尝君、平原君等四大公子,一般所谓卿大夫之流,能够作他们的座上客,也就心满意足了。实际上,名义虽称之谓宾客,也不过是一员养士而已。如弹挟当歌的冯援,即是如此。到了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准备统一六国之时,曾经下了逐客令,当时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临行之时,上书劝课,秦始皇觉得有理,于是收回成令,李斯后来因而得以重用。虽然如此,各国诸侯的灭亡,对养士风气不能说不是个打击,这一阶段的读书人,是比较凄凉悲惨的,大多流落江湖,过着游侠的生活,这就是汉初游侠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选自《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所谓形形色色的高贵者,首先者该是生存问题,筑造高贵的生活所需的高贵的条件,无非是一种生存手段——安家立命的凭借而已,混口饭吃罢了,不过物质上好一些。就起根源,和老农土里刨食何异啊!

    所以孟鸣就是要驳斥时下唯“士人”高人一等的论调,无论是发明活字印刷术,降低刊印书籍的成本,让想读书的人都能买得起书,最后全天下的人都能读书识字,让读书不再是所谓“士人”的特权,让其一次成为特权阶层。还是建立这东京大学堂也是改变世人眼下的“唯有读书高”的看法,让士人看到学习理科的学生一样会有出路,一样会体面且衣食无忧。再后来提出的新学,就是从根子上挖掉眼下已被篡改的面目全非且日益腐朽的旧儒学,另起炉灶,腾笼换鸟,提出新儒学,温水煮青蛙,悄悄砍掉士绅阶层的对知识的把控权。也能扼杀更加守旧和腐朽的程朱理学的诞生。

    孟鸣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但也要检查,至少孟鸣已经点燃了火种,前世红朝太祖曾在革命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说了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孟鸣也满怀信心,迎难而上。

    以后东京大学堂的理科学生的学期增加至四年,最后一年到相关单位实习,现在和户部、工部已签约成为实习单位,后续的开封府和下面的京畿县也招聘东京大学堂的实习生。

    孟鸣想东京大学堂一定会被认可的,从今年起的三年之内。所以我准备筹划大学堂建设二期工程,争取三年之内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