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朝的权威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朝的权威

 正常情况下,王俣薨逝后,王楷即位,大同也不会在这事上过多干涉。

    但现在国主随时都会薨逝,世子需要接替王位的关键时刻,国丈李资谦却带着自己的外孙——世子王楷来燕京参加宗主国天子的登基仪式。

    因此,只凭只言片语,徐泽也能断定高丽另有变故。

    “王俣病重之后,曾召李资谦、金富轼等臣子入宫商议立嗣之事,其人有意让世子王楷避位,立王运之后为国主。”

    王四说的这条信息,包含着一段高丽王位传承的隐情。

    二十八年前,高丽宣宗王运病逝,其子年仅十岁的王昱即位。

    王昱患有严重的消渴症,体弱多病,根本无法处理朝政,便由其母思肃王后(李资义的堂姐)垂帘听政。

    中枢院使李资义(李资谦的堂兄)认为堂外甥王昱有早夭之相,乃秘募私兵,准备为自己的亲外甥汉山侯王昀(同样是王运之子)争夺王位。

    李资义行事不谨,政变还没有发动,就被另一个阴谋家——鸡林公王熙(王运的弟弟)察觉。

    王熙先下手为强,联合其他重臣,灭了李资义,流放汉山侯王昀和其母元信宫主至庆源郡,并逼迫自己的侄子王昱禅让于己。

    两年后,王熙的王位已经巩固,王昱却不明不白地“薨于兴盛宫”。

    王昱已经禅位,且体弱多病,仍逃脱不了被自己叔叔弄死的命运,引起了国人对其的同情,本就不稳的豪族又趁机闹事。

    由此,导致王熙、王俣父子的统治一直不怎么稳,急需文治武功以彰显自己的合法性,高丽也变得更加好战。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高丽出兵争夺曷懒甸,吞并耽罗国,又趁着辽国内乱之机,染指保州。

    最终,一脚踢在铁板上,被同舟社打回原形。

    对同舟社一战的失败,不仅让高丽丧失了海防,还严重动摇了王氏统治全国的威望。

    无论谁接替王俣的王位,不能斩断大同王朝伸向国内的手,就没法获得民族的独立和完整的主权,都只能做徐泽的傀儡。

    现在,时日无多的王俣有意将王位还给王运一脉,倒是一步好棋,既能推脱社稷覆亡的责任,并尽力保住自己这一脉。

    “王昱、王昀不是都已经绝嗣了么,哪里来的王运之后?”

    王运生四子,除王昱和王昀外,另外两子皆没有满岁就早夭,王昱没有留下后代,王昀流放不久后也稀里糊涂死掉。

    “王俣有意随便找个人顶替。”

    这是为了甩锅而不择手段啊!

    “高丽重臣是什么意见?”

    “金富轼认为国主病重说胡话,不肯奉乱命;李资谦有意立世子,才会带王楷来见陛下。”

    ……

    ps:宋史记载:宣和四年九月己巳高丽王俣薨,遣路允迪吊祭。

    又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序》记载:夏四月,俣薨。

    本书中,王俣因开京之战,夜奔松岳山,使身体落下隐疾。

    据说无欲之人能长寿,王俣应该能多活几年,但江山振兴无望,其人自暴自弃之下,还是赶在了历史上差不多的时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