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开国气象

第一百二十三章 开国气象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忙忙碌碌中,时间之轮快速转动到了宣和四年的五月底。

    徐泽率同军接管燕京已经近两个月,同舟社总部也迁到燕京城中有一段时间了。

    以玉河渡之战民军战俘挑选人员为主的共建会骨干通过了短期培训,迅速将同舟社的基层组织铺遍整个南京道。

    有了直达基层的组织,同舟社民籍清查和土地丈量工作得以快速展开。

    因战争而抛荒的无主之地,三年内暂时以合作农庄的形式,交由各地共建会经营。

    这些土地上的产出只上交两成,其余全部作为共建会的运行基金,但要建立专门的台账,以备日后核查。

    土地改革还没有展开,同舟社并没有宣布战后免税,却在保留原本辽国低税率的基础上,明文废除了不少大辽朝廷遗留的禁令。

    其中就包括易影响大规模骑兵运动,而限制种植占城稻的政策。

    析津府东南一带,水网纵横,原本无法种植粟、麦而不得不抛荒的大量低洼水浇地,尽皆在农曹的指导下改种了占城稻。

    本地回迁的人口有限,京东、河北北上意欲北上的百姓还没有到位,战后辽地人口锐减的现状还没有缓解。

    但可以预料,燕京地区今年的粮食生产肯定会在原有基础上有增长。

    燕京城由社首徐泽亲自坐镇,更是早就安定下来。

    包括受改造官员在内的绝大部分人,基本适应了同舟社全新的治理模式。

    还有少量表积极的前辽国官员提前结束刑期,又主动投身战后重建家园的工作中。

    相比起已经走上正轨并欣欣向荣的燕京地区,平州、蔚州、檀州、景州、迁州、白州等处于战区边缘的州县,暂时还不能解除军管。

    这些地区的生产肯定会受到影响,但经历了长期的战乱,辽地人心思定。

    在见识了同舟社以民生福祉为目标的治理模式,绝大部分百姓已经安定下来,发自内心的认同新官府的统治,再出现反复的可能性不大了。

    顺便说一下。

    白州并不是同军这段时间新征服的土地,就是大同府以东的永宁、长青、顺圣、天成、怀安五县,徐泽将其统合为一个完整的行政机构,治所设在天成县。

    取名白州,是为白登山以东之州的意思。

    但金国西经留守完颜宗翰却坚持认为同舟社擅自割裂大同府,并将之命名为“白州”的行为极为不妥。

    只不过其人却没有向前去通报情况的同军使者马麟提出严正交涉,反而上书自己的皇帝告同舟社的黑状。

    当然,就算完颜宗翰向同舟社提出抗议,徐泽也会予以无视——同舟社的内政大事,哪里轮到你一个金军副都统指手画脚!

    而在南京道以外,按照社首“能够防住炮击”要求重建的居庸关,刚刚打完地基,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工。

    但应急的城寨已经建成,通往奉圣州的关沟道路更是早已疏通。

    奉圣州辽军在张清拿下可汗州的第三天,集结兵力近六千,组织了一次反扑。

    战斗持续了三天,张清先依城防守,待辽军攻势受阻士气低迷时,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并顺势拿下儒州缙山县。

    西面的大同府怀安县这时已被牛皋拿下,奉圣州东、南、西三面受敌,又在可汗州被张清打散了士气,再不敢来找同军的晦气。

    随后,武松率部进入奉圣州,大军分兵两路,开始攻城略地。

    武松亲率主力,向西攻破矾山县,再转向北,连破永兴县和文德县。

    张清率偏师出儒州,由东线向北,攻略望云和龙门两县。

    西线武松部虽连破三城,但仅有奉圣州治所——相传黄帝、蚩尤大战过的永兴县有过一次较为激烈的战斗,守军坚守了两天才投降。

    退守文德县的辽军在同军将士抵达城下后,有四百余人不愿投降,逃出城后,一路向北,经断云岭、野狐岭翻过长城,逃入草原。

    武松只是派了两个营的兵马尾随其出境,并没有对其赶尽杀绝。

    这两营兵马的主要任务,其实是接管桃山、野狐岭两个长城要点,

    而东线,张清拿下望云县后,却受阻于龙门县近半个月。

    龙门县有龙门山,其山两边石壁对峙,高数百尺,望之若门,因此而得名。

    另有经天岭发源的白屿河流经龙门山两壁,这条季节性的河流流量变化极大,当地人传言“雨则俄顷水逾十仞,晴则清浅可涉”。

    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龙门县成为了塞北控扼之冲要。

    守军坚守不出,同军的重炮无法展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