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各有志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各有志


    所以,必须缓一缓,等到西京形势明朗后再安排。

    耶律大石当日与徐泽深谈后,虽然还对后者的话仍持谨慎怀疑态度,但看到了大辽存续的希望,总算破解了心魔。

    徐泽放他走,是有条件的。

    契丹人要放弃传统治理区域,主动西迁,同舟社则出面“说服”金人放弃对契丹人的穷追猛打。

    为了保证耶律大石有说服天祚帝的资本,同舟社还会有军事给予其人援助。

    徐泽对大辽宗室、百官限定三个月劳役刑期,大有深意。

    其一,对这些人进行劳动改造,让他们见识同舟社的专政铁拳,知道世上还有比直接杀头更有“意义”的刑罚。

    其二,掩护耶律大石对辽军的整训行动。

    三个月的时间,基本够耶律大石掌控这支仅剩几百人的军队,并使之恢复可以作战的士气。

    然后以这些人作为骨干,一路招降纳叛,可以在金人统治薄弱的西京道聚集上万兵马,足够其人在极西之地站稳脚跟了。

    其三,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改造,在这些人心中种下同舟社的文明火种。

    徐泽又不是国际主义战士,当然不可能真的无私帮助辽人。

    他愿意放这些人离开,表面是放耶律大石等人一条生路。

    真正的原因是同舟社暂时还无力开拓西域,先让这些深受汉化的契丹人去探探路,总比将他们一股脑全部杀掉更有价值。

    至于耶律大石会不会反噬,与金人联合对付同舟社?

    徐泽并不担心这一点。

    辽阳府的完颜斡鲁被自己手把手地教了那么久,可敢反噬?

    四月二十二日,是为耶律淳下葬的日子,其人的墓地选在燕京城西北的香山。

    除了徐泽特许做超度法事的几名僧人外,参加耶律淳葬礼的,只有其人的近亲属寥寥十余人。

    耶律淳篡位以后,立即全民动员,不少人因为其人的疯狂而殒命玉河渡之战。

    刚刚稳定下来的燕京城中,怀念故国的有,憎恨伪帝的也有,稍不注意,就会被有心人利用而闹出大乱子。

    徐泽并不介意借耶律淳下葬再钓一批“有心人”,但其人既然答应了萧德妃的乞求,下葬仪式当然不能出意外。

    根据社首的命令,时迁足足安排两个营“护送”耶律淳下葬。

    作为已经亡国的伪帝和被削夺了封号的宗室,耶律淳死后还能够享受到胜利者徐泽的如此“礼遇”,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燕京显西门外。

    经过连日跋涉,马扩等人终于赶回燕京。

    牛皋性格果决,执行力极强,其人一旦确认了马扩之前的敌情猜想,就立即下达向大同府弘州进攻的命令。

    但要想与金人的眼皮子底下抢走大同府东线的一州四县,以及奉圣州三州四县,就必须以快打快,赶在金军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定事实。

    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做好应对金人军事报复和外交扯皮的准备。

    很明显,这些不是第一军自身力量能够完成的艰巨任务。

    确定下步进军战略后,牛皋便让马扩带人立即返回燕京,当面向社首汇报西京道形势和西方面军的战略构想。

    马扩等人刚要进城,便碰到了出城为耶律淳送葬队伍。

    军情虽急,但不急于这半刻,活人不冲撞死人,众人乃让到一边。

    马扩与负责这次警戒任务的解珍相熟,与之打了个招呼,其人大略知道了送葬的情况,便没再多话。

    “马,马参军。”

    说话的是随马扩一同进燕京的耶律九井,其人从马扩与解珍的对话和送葬队伍的奇怪组成,已经猜出了出殡的是耶律淳。

    “九斤,怎么了?”

    马扩跟了徐泽多年,又多次出行金国,视野开阔,对番人都能一视同仁。

    其人见耶律九斤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就知道后者肯定知道了下葬的是谁。

    耶律九斤被同军抓获,本以为死定了,没想到这支军队和他印象中的宋人完全不一样,在其人表现出合作的态度后,便没有再受到死亡威胁。

    返回燕京的路上,随行的兵士虽然一直防着耶律九斤,但也没有再食宿等事务上苛待他。

    其人已经想明白了,天祚帝不可托付,已经自身难保。

    燕京陷落,天锡帝也死了,要想活下去,投靠强大且把自己当人看的同舟社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我,我想拜一拜天锡皇帝。”

    说出这句话,耶律九斤似是跟过去的自己做了诀别,竟有些如释重负。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