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线攻略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线攻略



    参军不是掌兵官,但专业要求很高,还要对军队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并不是随便培养一个人就能拿出来用。

    同军目前军官中的掌兵官、参军和士师三条线其实是交叉的。

    第一军战处情报参军便是做过士师的马扩,综合分析掌握的各类情报后,马参军向军正牛皋提交了敌情分析报告。

    “军正,根据这段时间搜集的情报和战处的分析,属下认为金辽双方交战过程大致如此。”

    大帐中,马扩立于大幅地图前指点江山。

    牛皋和众师正则安静地站在一旁,认真听着这个年轻人侃侃而谈。

    “二月底,金军探知辽帝行踪后,乃从中京道出兵,穿过长城以北的炭山至天岭间的间隙,直插奉圣州鸳鸯泊辽帝捺钵处。”

    马扩边讲边在地图上划了一条长长的弧线,这条弧线经过之处,有大山,有河流,还有荒漠,唯独没有城池。

    在沿途没有城池取得补给的情况下,翻过崇山,涉渡大河,穿越荒漠,远征千余里,就为了直击目标要害,金军这一战术可谓非常大胆。

    先不谈作战,仅从这一行军能力上就能看出金军能接连打赢辽军,绝非全靠对手衬托的浪得虚名,女直人能崛起,确实有其必然。

    能做到师正以上的同军军官都不简单,看着马扩边讲边划线,众将官想到了更多。

    自己能否统帅麾下官兵复制这一战术?

    或者,本方遭遇敌军这种大规模的超远距离兵力投送,如何反制?

    见军正和众师正没有对自己的敌情猜想提出疑义,马扩劲头更足,继续分析道:

    “金军的战术很成功,辽帝应对不及,仓惶逃到了千里之外的白水泺。”

    耶律延禧前往鸳鸯泊,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

    其人还在燕京时,便下达了诏令:

    命北院大王事耶律马哥、汉人行宫都部署萧特末同时担任都统,太和宫使耶律补得为副统,率兵屯驻于鸳鸯泊。

    辽帝到达鸳鸯泊,是为了统帅大军找金人复仇的。

    但辽国的复仇大军尚未正式启动,便被远涉千里的金军打得远遁千里。

    从这一战的结果,就可以想象耶律延禧的狼狈。

    也能看出金人远程奔袭后,仍有极强的战力。

    此战战况之惨烈,竟能让辽帝一路狂奔千里而不敢停留。

    “随后的情报不详,属下猜想,金军在鸳鸯泊就开始分了兵。一部继续向西,目标白水泺,追击辽帝;一部向南,直插西京道都会大同府;还有一部,追击鸳鸯泊四散而逃的辽人溃军。”

    牛皋鼓励道:“很不错,子充接着讲。”

    “随后,金军追至白水泺,辽帝再次逃脱。但这部追击的金军兵力应该不多,辽帝逃到乙室部,意欲招募兵马反击金人。只是金兵紧咬不放,辽帝计划落空,身边人马接连溃散,只能仓惶逃至夹山之中。”

    “而南下的金军进军速度也极快,属下猜测,金军进抵大同城下时,鸳鸯泊大战的消息应该还没有传到大同,城中辽军守备力量严重不足,坚持了三日便开城投降。”

    以快打快,不动则已,一动必然直击要害,是战曹这几年研究金军战术,得出的认识之一。

    金军出中京道后,奔袭千里,赶在大同府守军得到消息前赶到城下,是完全有可能的。

    众将官皆相视点头,对马扩的猜想并无疑义。

    “金军为了扩大战果,并进一步挤压辽帝逃窜的空间,拿下大同府后,再一次分了兵。这次分得更彻底,除了主攻方向,其余金军基本上是以千人为一队,战术上应该是先降服有一定实力的辽人部族,再驱使其为仆从军继续攻城略地。”

    “金军战力强悍,却苦于兵力不足,利用这种战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多的地盘,但也容易产生新占领区统治不稳,后方空虚等问题。大同府降而复叛,便是这种快速扩张战术的反噬。”

    牛皋上梁山后,就在社首的教育下开始读书,早不是当年鲁山县大山中大字不识的樵夫了。

    马扩的讲解,让他想到了大唐征服西域的过程,基本上也是同样的战术。

    金人之中,知道大唐历史的应该很少,但任何领域到了最顶端都是殊途同归。

    换成牛皋自己带金军打仗,也要使用这种战术。

    “哈哈哈,很好,子充这么一讲,俺便全明白了。”

    马扩当然知道牛军正的肚子里有的是货,说这话明显是激励自己接着努力,当即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

    “综合以上情报,属下认为,我军下步的突破方向应该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