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迟来的醒悟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迟来的醒悟

这一潮流称作“南北易姓”。

    客观地讲,“南北易姓”极大加快了对立近两百年的两地民众交流速度,为新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不少后世专家学者的赞颂。

    阴阳分两面,世间事是相互关联的。

    当同舟社和金国为瓜分辽国政治遗产而明争暗斗的时候,被瓜分者辽国的皇帝却还在自己的国土上亡命奔逃。

    金军大举西进,都统完颜斜也率军出青岭,副都统完颜宗翰兵出瓢岭。

    大军目标直指辽国鸳鸯泊捺钵,南北并进,以夹击逃亡中的辽帝。

    三月初三日,辽帝耶律延禧得知金军即将进击岭西,丢下前段时日仓促聚集的臣子,率兵仓惶逃往西京白水泺。

    三月初七日,鸳鸯泊辽国留守官员群牧使谟鲁斡率部降金,并向完颜宗翰透露了辽帝逃跑的去向。

    三月初十日,完颜宗翰率轻骑追击至白水泺,却扑了一个空,仅缴获辽帝未能及时带走的财货宝物。

    早在一日前,耶律延禧就凭着自己超强的危险感知能力,提前出逃,再次转进到了女古底仓。

    三月十二日,金国大军转向攻击西京大同府。

    三日后,大同府陷落,西京守军投降。

    随后,完颜希尹奉命继续追击辽主至乙室部,竟然又一次扑空。

    经历了多年的战争洗礼,耶律延禧也觉醒了超强的战斗天赋,在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战术小白。

    金军兵分多路,试图包抄辽帝的行动一再失败,愣是让耶律延禧多次赶在金军追上自己之前溜之大吉。

    面对当世转进技术绝顶高手耶律延禧,完颜斜也、宗翰等人速战速决,抓住辽帝即回身解决南京道问题的战略,实际上已经宣告破产。

    不仅如此,金军快速进军只攻城略地,却不能有效治理的问题开始显现。

    三月二十一日,本已经投降金人的西京守军受皇帝耶律延禧百折不挠的勇气感染,据城叛乱,切断了金军继续西进的补给线。

    而辽帝也率轻骑进入夹山,金军兵力不足,没法进山追击,西进战略彻底失败。

    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金军都统完颜斜也面前:

    继续西进追击辽帝,还是返身重新夺取大同府,并稳定形势后再做定夺?

    另一面,转进大师耶律延禧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除了练就了一副转战万里而不得病的钢筋铁骨外,脑子也比以前好使了很多。

    三月二十二日,夹山。

    辽帝新招募的护卫人马正在山谷中短暂休整。

    连日奔逃,不断有人掉队,又不断有人汇入,随时保持体力以准备下一次奔逃早成了众人的习惯。

    耶律延禧起身,准备上马继续跑路。

    “陛,陛下,再,再歇一歇,臣,臣走不动了。”

    天祚帝最忠诚的臣子萧奉先这段时间一直跟着皇帝转进,早就累脱了形。

    头发花白,颧骨突出,满脸污垢,一副糟老头子模样,完全看不出其人昔日丰神俊朗的形象。

    皇帝翻身上马,并没有回头看萧奉先一眼,只是仰天叹息一声。

    “那你留下来吧。”

    萧奉先听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脸色霎时苍白无比。

    连续千里奔逃,不是每个人都能扛得起的,掉队的臣子,大多落入金人手中。

    其实,被金人抓住也不算是坏事。

    金国早过了野蛮屠杀的原始积累阶段,对投降的辽国高官大多不会苛待。

    但萧奉先却不敢投降,这些年,被他逼到金人那边的可不止耶律余睹一人。

    这些人恨不得吃了自己的肉,投降金人不是送死么?

    就算不投降金人,找个地方藏起来也危险。

    堂堂大辽沦落到今天这一步,剩下的辽人戾气极重,皇帝新招的护卫中,便有人在私下喊要除国贼以谢天下。

    萧奉先哪里也不敢去,只有跟着重感情的皇帝身边,他才能活下去。

    其人赶紧爬上马,忍着疲累追上皇帝。

    “陛下,臣没事,还能跟上,臣还要继续追随陛下。”

    “继续追随?”

    耶律延禧突然调转马头,冷冷地看着萧奉先。

    “你们父子俩误朕到今天这一步,如今就是杀了你又于事何补!军士们恨你避敌苟安,造出祸事来必定会连累朕,你不要再跟朕入山了,走吧。”

    萧奉先从耶律延禧的眼神看明白了皇帝的决心,其人自知无法挽留,下马哭拜。

    “陛下,臣——”

    “滚!趁朕还没有改变主意,快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