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零七章 吃干抹净

第一百零七章 吃干抹净

,其地与西面的蓟州相距数百里。

    很明显,这种地方天然就适合割据。

    一旦形成割据,大军前去征讨的粮草征集、民夫调用都是大难题。

    早在商代这里就是孤竹国,春秋为山戎国,汉末公孙度又据其地自立。

    辽国对这块易割裂之地的治理一直很重视,迁徙居民三千,于废弃多年的石城县南五十里营建新石城,重连接蓟、州两地,以加强对平州的控制。

    在平州的任官多上,大辽也多用办事可靠的大臣。

    比如,上一任到任的辽兴军节度使就是耶律大石。

    去年底,同舟社海军袭扰析津府,天祚帝亲自赶到燕京坐镇。

    随即,耶律延禧召耶律大石进京面圣,以备军机咨询,并命萧谛里接任其职。

    其后,金军南下,同舟社有北侵之意,老天也显日食异象,燕京局势大坏。

    招致天怒人怨的耶律延禧在燕京待不住,仓惶逃跑,阴谋家耶律淳得以篡位。

    北辽政权成立伊始,就面临着社稷覆亡的危急形势。

    为救亡图存,伪天锡帝只得征调调包含辽兴军在内的各地兵马入京勤王。

    朝廷此举自然使得本就混乱不堪的地方上变得更加动荡,平州便是在那个时候发生了暴乱。

    辽兴军上报到燕京的情况是“民兵暴乱,攻入节度使司,杀死萧谛里,张觉抚定暴乱,州人推之权领州事。”

    外敌即将攻入京都地区,边地突然民兵暴乱。

    朝廷新任的节度使被杀,老资历的副使屁事没有,还能轻易抚定叛乱,并被“州人推举”领州事。

    这事怎么看,都透着极大的古怪。

    前任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便直言平川民兵暴乱就是蓄意叛乱,主谋就是张觉,对这种行为必须严惩。

    但彼时金人已经打到中京道,北辽政权危在旦夕,首都燕京随时都有可能被南下的金人攻破,哪里还管得了远在海边的平州之事。

    伪帝耶律淳只能假装不知辽兴军民兵暴乱的真相,任命诸行宫提辖时立爱接任辽兴军节度使,以期暂时稳住平州局势。

    时局如此混沌,平州又有如此明显的阴谋,时立爱如何敢在这个时候跑到平州就任,嫌弃张觉杀了一个节度使不过瘾么?

    其人乃称病在家,并未启行。

    随后,同舟社誓师北伐,目标直指燕京。

    到了这个时候,辽兴军动乱的真相和局势已经不重要了,守住燕京才是关键。

    此后,辽国便无暇顾及平州的阴谋和动乱了。

    而未及时赴任辽兴军的时立爱也被耶律淳改任为汉军都统,并参与了玉河渡之战,最终死在了乱军之中。

    所以,自耶律大石被召进京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主持辽兴军节度使司具体事务的,实际是辽兴军节度副使张觉。

    同舟社一战定乾坤,燕京的文书资料保存齐全,文武百官也一个没有逃脱。

    徐泽顺利掌管燕京,自然早就掌握了平川民兵暴动的相关信息,还询问过耶律大石关于张觉的一些信息。

    其人实际很清楚张觉的“权管辽兴军节度使兼诸军都统”是怎么回事。

    但他偏要质问张钧、张敦固,用意自明。

    “早几日,知易州事高凤也纳土归附,我有意让易、平二州的官长对调,你们意下如何?”

    张钧、张敦固顿时变了脸色。

    欺人太甚!

    无论同舟社做的事有多漂亮,说的话有多好听,都改变不了其是侵略者的事实。

    哪有做侵略者做到这样理直气壮的道理?

    说白了,从天祚帝耶律延禧西逃,伪天锡帝耶律淳篡位开始,辽国的法理就已经乱了。

    尽管天祚帝还没有死,但能够号令天下的大辽朝廷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现在,就是“辽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

    金国取得先手,霸占了最大的一块鹿肉。

    同舟社虽然入局较晚,但下手快准狠,抢到了最鲜美的部分。

    张觉作为地头蛇,经营平州多年,趁乱而起,暂时只能割据平州,吃点边角肉。

    其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目前的力量还不足以自立,纳土归朝,主动加盟同舟社,姿态已经放得够低了。

    同舟社作为侵略者,才开局就有强力地头蛇的投靠,这么好的便宜到手,见好就收多好。

    偏要吃干抹净不给别人一点汤喝,吃相这么难看,就不怕把加盟者逼成敌人?

    张钧终于看清了徐泽的嘴脸,当即改变策略。

    “好教社首知道,之前,女直人拿下中京,南京又动荡不堪,家兄为保境安民,已经尽籍州中兵马,得大军五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