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九十二章 鹏举初鸣

第九十二章 鹏举初鸣


    “得令!”

    河东岸的契丹探马刚刚转向跑出一段距离,马力消耗较大,回去的路上正放慢马速蓄积马力,以备下一次纵马示威行动。

    岳飞取下自己背后的箭囊,将一支箭矢插在地上,然后向河边走出几步,再将另一只箭矢插在地上,一直插到河岸边。

    十支箭矢各自相差的距离并不平均,而是越拉越开。

    显然,其人考虑到了连续开弓后的体力消耗,会导致上弦速度变慢的问题。

    做完一切后,岳飞才返回出发点,取下肩上的强弓,调整呼吸,等待契丹人下一次的纵马表演。

    细心的人会发现,岳飞的所用的弓和箭都有别于常人。

    其弓远比一般的强弓要大,结构也更复杂,乃是以山桑为身,檀为弰,铁为膛,钢为机,麻索系札,丝为弦,严格地讲,此弓应该称作弩更合适一些。

    其人使用的箭矢箭镞也比制式箭镞更大更长,尾端还有一段延长金属杆插入楛木箭杆中,并用胶漆固定,远超一般箭矢长度的箭杆尾部沾着雕翎。

    这正是同军之中极少的神射手才会专门装备的雕翎箭,而岳飞箭囊中的雕翎箭又比一般神射手装备的更长。

    冷兵器时代,勇武过人的武将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徐泽虽然强调军队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军队整体如一,但他并不排斥个性化。

    早在七年前,泸南平乱组建斥候营开始,徐泽便保留了给军中的奇人异士打制一两样趁手兵器的习惯。

    牛皋、武松、关胜、林冲等身负勇力者自然不能使用一般的普通兵器,他们手中的兵器皆是定制。

    岳飞尚未弱冠就能“挽弓三百斤,开腰弩八石”,如此神力,一般的弓弩也趁不了他的手。

    其人调到亲卫营后,徐泽便命兵曹军器司专门为岳飞量身定做了一套弩矢。

    河对面的契丹人其实已经注意到这边的异常,只是宽阔的河面和双方隔着河面均有一段距离,早超过的一般弓弩的杀伤范围。

    他们很清楚宋人的神臂弓能射这么远,但到了这个距离,杀伤力已经很有限了,凭借他们高超的骑术,并注意防护,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

    由是,这些契丹人决定再示威一次就走,溜达半圈蓄积马力后,再一次提升马速,向着河岸纵马而来。

    “哟——哟——”

    岳飞选准了这些探马将马速提到最快且尚未进入转向点之时,引弓便射。

    “崩——嗤——”

    沉重的箭矢带着巨大的动能,划破空气发出尖啸之声,直奔冲在右前方的契丹探马而去。

    这名探马其实已经看到了岳飞向这边开弓,但双方的距离让他产生了虚假的安全感。

    其人提前伏低身子,并以左臂举起圆盾,以期遮挡对面不自量力的射手。

    “啪——啊——”

    箭矢准确命中这名探马的圆盾,重箭去势不减,剖开木质盾牌,擦过小臂,凿入其人正低伏着的头颅上。

    直到此时,这名骑士旁边的探马才听到箭矢破空的尖啸声。

    岳飞射出一箭后,立即起步,向前奔跑中再次开弓,并抓起提前插在地上的箭矢迅即装入膛中,复又射出。

    两箭相隔的时间极短,对岸第二名被他锁定的探马凭着危险的本能感知,在岳飞开弓的瞬间就俯身向右,打算藏入马腹之下,躲过这致命的一击。

    但岳飞这一箭的目标并不是骑士,而是其坐骑的左腹。

    战马中箭矢,巨痛之下,人立而起,随即向右摔倒,庞大的马身压在其右侧藏身的骑士身上,当即折断了这名探马的脖子。

    待岳飞第三箭射出时,剩余的几名契丹探马已经丧胆。

    高速奔跑的战马是不可能“急刹车”的,几名探马只能按照上一轮示威时的动作,操纵战马向右紧急转向。

    岳飞这一箭,还是没有射人,而是直奔最右侧战马的脖子。

    正在转向的战马被巨力打击,还在惯性的作用下冲出数步,方才嘶鸣着摔倒,扰乱了后面跟着转向的战马,马上的骑士也遭到马蹄践踏……

    战斗结束,躲过一劫的三名探马急速打马,头也不回地逃出可怕的弓箭打击范围,最终消失不见,就连另一支没有靠近的探马小队也被吓跑。

    “社首,属下办事不力,跑了三个,请社首责罚!”

    徐泽很清楚岳飞正是爱显摆的年纪,嘴上说着请求责罚,但说完话前微微上翘的嘴角却出卖了其人。

    “哈哈哈,好!若不是有桑干河阻挡,鹏举一人足以灭掉这两支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