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八十八章 怨军常胜

第八十八章 怨军常胜

禁军序列。

    辽国不仅是契丹人的辽国,也是包含汉、奚等族在内所有民族的辽国。

    早年的征战中,汉军就曾为大辽的建立和安全立下过汗马功劳。

    后来,辽国朝廷便仿五代禁军名号的控鹤、羽林、龙虎、神武、神策、神威等,以燕云汉人为主体,组成了六部禁军。

    六年前,天祚帝为了补充数次大战损失的兵力,下诏劝谕燕、平、云三地的大户,依等第进献私兵、甲械,组建了二千人员额的武勇军,也属于禁军。

    天锡皇帝除了授予怨军正规的禁军编制外,还以“常胜”为这支倍受朝廷猜忌的无根之军正名。

    并以“郭药师少壮,貌颇伟岸而沈毅果敢,以威武御众,人多附之。初以武勇四军荐授殿直,从征女真,积前后功,故升郭药师为都管押常胜军、涿州留守”。

    放开手脚扩军之后,怨军获得正规编制脱去污名,并由四部重新合为一部,皇帝的拉拢之意不要太明显。

    严格地讲,耶律淳这一招很妙——前提是早几年这么做的话。

    当初逃离辽东的难民数以十万计,才过去几年时间,现在还能确认在世的,就只剩下了迁到涿州的不足两千人。

    兴许,锦州的某处山中还有几个辽东逃出来的山贼,前年被耶律余睹分到各地禁军中的六千人也应该能活下来一些。

    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占据涿州重新获得了力量与安全感的郭药师等人早就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并且,再也不想回到那片曾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土地——相熟的人都死完了,还回去做甚!

    从辽东的死人堆里一路杀出来,郭药师等人并不害怕与强大的敌人搏杀。

    但想让他们为了皇帝的一纸诏令,就再次拿起刀枪为早该灭亡的辽国殉葬,却是万万不可能。

    这些年生死搏杀,让他们早就看透了朝堂贵人的嘴脸。

    怨军的名声已经臭了,就算改成了常胜军,就算为大辽流尽最后一滴血,在贵人们眼里,他们还是只能利用却绝不可信任的贱骨头。

    从到涿州的这一刻起,郭药师便暗中定下决心,以后只为自己而活。

    这一前提,就是要手握军队,手握更多的军队!

    只有大量的军队在手,才能增加自保的资本,关键时刻还可以将自己卖个好价钱。

    郭药师一面与必灭无疑的北辽小朝廷虚与委蛇,一面寻求投靠南朝同舟社的机会。

    其实,也并不是一定要投靠同舟社。

    如果金军能马上南下,只要他们打到涿州,也可以投靠金军。

    只要不是为辽国殉葬,投靠谁都就行。

    当然,南朝肯定是第一选择。

    原因也很简单。

    其一,南朝缺乏强军,投靠过去能得重用,多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其二,南朝有钱有粮富得流油,投靠南朝,就能立即获得大量的补给。

    有了钱粮,就能再度扩军,有更多的军队在手,又能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补给,如此循环,再不用过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若是投靠金军,这些待遇就别想了。

    金国这些年虽然一直在打胜仗,但军队装备和补给比起辽军来,也好不了多少。

    辽国好歹还有燕云产粮区,金国就只剩下苦寒的辽东了。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郭药师是不可能投靠金国的。

    其人一旦有了这种想法,更不可能向归义县派出援军。

    郭药师早就定下决心,只待同舟社的北伐大军一进入辽境,其人就立即联系对方,并囚禁监军萧余庆等人,献出手中的一州四县以换取富贵。

    为此,郭药师还让涿州团练使赵鹤寿代自己写了一道极富感情的投降书。

    在招降书中,郭药师表达了自己身为汉人,对南朝极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同时说自己本来对辽忠心耿耿,但辽帝却报之以怨,降同实在迫不得已云云。

    其人相信同军统兵之人看到了他的投降书,肯定会被其人忠义感动,并委以重任。

    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同舟社北伐也终于拉开帷幕,郭药师却纠结了。

    早在同军誓师北伐的两天前,北辽使者尚在归信县中谈判时,徐泽就安排使者向涿州四县分别投送了招降书。

    其人开出的条件很简单:待同军大军兵临城外,常胜军全员出城接收整编,所有将校经甄别并接受轮训后再定职位。

    正是这份比照战败投降待遇的招降书,让郭药师陷入了两难。

    到底是降,还是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