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七十八章 北伐!北伐!

第七十八章 北伐!北伐!

都是靠着该低头时就低头的务实行动,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最终一举成功翻盘,丝毫不影响这两个朝代“强”“盛”的历史定位。

    而更早时期卧薪尝胆的勾践,也靠着“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事迹为后人铭记。

    至于其人尝粪问疾的隐忍,以及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凉薄,则被世人选择性地遗忘了。

    汉、唐与越国翻盘的历史,很生动地注释了华夏人的血脉基因:

    暂时弱小不是罪,

    遭受失败也不是问题,

    再多的屈辱同样能够忍受,

    但!

    只要有仇,就一定要复仇!

    今日能报今日报!

    今日未报明日报!

    明日未报此生报!

    此生未报来生报!

    父仇未报儿子报!

    儿子未报孙子报!

    孙子未报曾孙报!

    曾孙未报玄孙报!

    玄孙未报来孙报!

    来孙未报弟孙报!

    ……

    正所谓“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没有铁与血斗争的民族,终将消亡在历史长河中。

    正是这种深藏于血脉基因中“十世之仇犹可报”的历史情节,才让华夏文明一次次遭受拦腰打击后,又浴火重生再次坚强的站起来。

    赵宋如果与辽人签订澶渊之盟后,能够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提兵北伐,直捣临潢府,也未尝不能成就“铁血强宋”的威名。

    可惜,畸形的赵宋政权造就了内残外忍的统治者,他们已经忘记了先人的荣光。

    早在澶渊之盟之前,宋太宗赵匡义就因雍熙北伐失败失去了雄心壮志,转而自废武功,施行保守的守内虚外政策。

    但百姓没忘,害怕百姓没有外部矛盾就盯住内部矛盾的统治者也不敢让百姓遗忘与辽人的“世仇”。

    这就是贯穿两宋始终不曾中断的“北伐”主旋律,却始终没有真北伐的原因所在。

    现在,赵宋统治者为华夏招惹的耻辱在同舟社手中被轻易洗刷。

    不用管朝廷控制区君臣百姓收到这个消息后的复杂心理,河北、京东等同舟社治下百姓却是知道喊了多年的口号“北伐”,将不再空洞。

    实际上,自同舟社接手河北路以后,北伐的脚步就已经启动,并且从未停止。

    只是,大部分百姓之前受限于见识和决心,看不太清楚而已。

    而同辽双方签订白沟之盟,辽国紧接着开始抗金总动员之后,徐泽也接连签署相关命令,进一步加快同舟社北伐准备的步伐。

    没错!

    徐泽根本就没打算守约,或者说,基于实力对比重新界定双边关系的白沟之盟,也必然会随着双方实力对比的急剧变化而快速失去约束力。

    这本就是一切盟约和协议必然面对的问题,实力对比迅速失衡的任何盟约都不会有任何现实意义。

    对于这一点,辽国可能还有部分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同舟社高层早已达成共识:

    无论辽国认不认怂,同舟社北伐准备的工作都不会停止。

    其国不认怂,就打到他们认怂为止;

    而辽国一旦认怂,双方重新订盟,便是同舟社北伐准备正式进入快车道的信号!

    白沟之盟摘掉历史耻辱的全民狂欢尚未降温,河北各州府就接连收到总社命令,逐步进行战争动员。

    在军方。

    各军战处针对本军所担负北伐任务的战术推演,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又不断修改完善新的方案。

    各师工程营全部集中到河间战区,加快平整道路,搭建桥梁的工程进度,并带领本地共建会将已经失去防护作用的部分溏泊填平,以恢复交通。

    根据兵曹的命令,在各地分散驻扎的同军新编各师营已经启程,赶到相应的出发预置军州,进行紧张的战前合练。

    在民间。

    各级学校根据教曹的指示,临时增加了汉代辽西四郡至后晋分割燕云的历史教育,燕云十六州不再是文人嘴中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地理概念。

    各军演出队带着最新剧目《白沟打狼》,将已经高涨的民间北伐情绪推向更高潮。

    在狂热情绪的支配下,即使老实巴交的百姓也会为了争取共建会分批支前任务而与邻里“争吵”。

    各州县官府忙着将秋税和保护价收购的秋粮替换本地常平仓陈粮,并补充以往赵宋管理之下的亏额,以应对灾年。

    剩余的大部分,尽皆转运到面向真定和河间两大战区的交通枢纽位置。

    其中,又以河间府、莫州、雄州等地的北伐前沿战区为重中之重。

    大名府的军粮主要由朝廷转运和商队运输,存粮很多,也开始向河间方向转运。

    而对北伐不慎热心的大族也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同舟社提供捐粮换燕云土地的政策,要不要捐出粮食,并在战后迁徙部分族人去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