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七十章 赴汤蹈火

第七十章 赴汤蹈火

员较多,一些州军征兵点负责人提出增加征兵指标的请求。

    能有更多合格兵源供同军挑选当然是好事,但徐泽还是做出了驳回增加征兵指标的请求。

    同舟社抓建设是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打仗同样是。

    能用十五万人打好的仗,就没必要动员二十万人。

    社会改革落地后,百姓爆发参军热情,早在徐泽的预料之中。

    实际上,京东巡抚司和辽东巡抚司两地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宋军中军士地位低下,在同军中却刚好相反。

    同舟社能免除苛捐杂税,能打败朝廷的大军,能让百姓再不用担心辽人随时会南下侵略,靠的就是强大的同军。

    通过一年多的社会改革,河北底层百姓的利益已经与同舟社紧密捆绑。

    就像演出队唱得“军爱民民拥军”一样,同军不仅能打硬仗,而且纪律严明不扰民,还真心为百姓做实事,已经让河北百姓对参军产生了全然不同的认识。

    朴实的百姓不懂太多的大道理,却懂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变化。

    山寨头领喊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就能吸引奇人异士纷纷来投,并不是后世文人虚构的夸张演义,也不是山贼土匪没有眼界格局喊不出更高的政治口号。

    在很多三等上户小地主都要搭配杂粮才能勉强过日子的年代,顿顿吃干饭是很多人能带进棺材里去的深深执念。

    隔上几天就能吃上一顿肉的,绝不是普通人,必定是上户中的上户。

    而能够喊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山寨,也绝对不是一般的山寨。

    头领能经常大块吃肉的地方,当然能吸引在体制内混不下去的奇人异士纷纷来投。

    所以,当初在梁山,徐泽凭着一盆酱香肉,便能让刚上山的彷徨渔户们迅速安心下来,并甘愿听他摆布。

    至于底层百姓,劳累了大半年,好不容易熬到秋天有了收成,马上就有如狼似虎的胥吏下乡收税催粮。

    等交了租和税,还了贷和息,剩下的一点粮食根本不够养活一大家人,不想饿死就只能经常吃稀了。

    “吃稀”并不是后世意义的吃稀饭,而是半斤粮加数斤杂粮和“野菜”,不添加油和盐,熬成的稀糊糊以供充饥。

    所谓的“野菜”,也不是后世人认识的那几种野菜。

    对此时的百姓来说,只要一时吃不死人的各类植物,都是可以吃的“野菜”。

    人实在不能吃的野草树叶,才会被拿来喂猪。

    长期吃这些东西当然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一到冬天就有很多身体孱弱的人死于冻饿和各种疾病。

    不仅是人,就连极耐粗饲的猪也经常会被喂死。

    所以,才会说能够喊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山寨绝对不是一般的山寨。

    因为就算山寨战力强悍,能够经常下山打劫,也只有在地主家才有可能抢到肥猪和肥羊。

    地主又不是庄稼,本来就很少,打掉一个便少一个。

    有限的地主养再多的猪也经不起山寨头领们顿顿“大块吃肉”,所以,“大块吃肉”的口号才这么有吸引力。

    河北两路作为传统粮食大区自然不可能真缺粮,但分配制度不合理,使得产出的粮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供养起这乱世繁华。

    比如安阳韩琦、韩忠彦父子广建楼堂,藏书数万,哪里来的钱?

    此时的书可不比后世的书,是真金白银都未必买得到的,这么大的手笔,靠致仕宰相的俸禄能置办得起?

    绝大部分百姓因为手中缺粮而养不起来子女后代,才会导致产量的河北路人口密度远远赶不上多山的京东东路。

    而同舟社接管河北之后,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反哺惠民政策,很快就让这片土地焕发了生机。

    现在,绝大部分底层百姓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就能吃饱,甚至能时不时吃上干饭,以后娃娃们还能读书,在可见的将来,日子也肯定会越过越好。

    这一切都是同舟社带来的,没有同舟社就要回到没有希望的过去。

    积极参军,以行动捍卫同舟社政权,就是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支持同舟社北伐,就能把边疆推到有山川之险的更北面,让子孙后代再不用承受备寇之苦。

    跟着同舟打天下,就能让自己的利益进一步扩大,博从龙之功,成为人上人。

    这就是朴实的百姓,只要能看到吃饱饭的希望,就能坚定地站在同舟社的背后,甘愿出生入死、赴汤蹈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