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六十六章 野鸡科举

第六十六章 野鸡科举

参加科技士子的学历,自然有风险,徐泽也没打算真靠他们为同舟社严把入口关。

    实际上,年前的官员大调整中,就有一部分州、县学官被清了出去,之后因官员缺额,徐泽一直都没有让吏曹补全这些“清职”。

    没有学官的县,士子可寻知县出具学历证明。

    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取得本县学历认证的士子,也不是没有机会,其人还可以凭借共建会出具的资格认证,提前赶到大名书院申请考试认证学历。

    拿到两个认证的士子,就可以按时参加教曹组织的初试了。

    文、格两综的考试地点均在大名书院,士子与书院应届毕业生同科同考。

    初试不限具体通过名额,主要是对考生的真才实学进行摸底,防止滥竽充数者。

    很明显,通过资格认证和初试,徐泽的目标不仅在筛查考生,也有意通过这些配套手段,检查各地学官和共建会履职运行情况。

    让考生们颇感意外的是通过初试,参加大考的考生(包含书院应届毕业生)共有八百五十九人,以往很多时候,整个赵宋省试也没这么多人!

    令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初试通过的考生多,大考录取的比率也相当大!

    经过紧张的等待,同舟社最终放出的榜单显示,文综、格综两试通过大考,录取为“进士”者,共计一百八十六人。

    须知道,前朝科举刚兴,读书人基数太少,一科不过取二、三十人为进士。

    本朝文华鼎盛,读书人的数量猛增,录取名额也随之扩大了十余倍,一般有二、三百人之多。

    这些年,又因长期党争,导致治政人才青黄不接,朝廷再次扩大录取名额。

    即便如此,赵宋今科也才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五百六十二人,而北面疆域万里的辽国每科录取不过寥寥几十人(辽国每年都有科举)。

    河北和京东还是科举不兴的“北地”,在赵宋以往的科举中,河北两路、京东两路、陕西六路,再加上河东路,十余路被录取的进士加起来,有时还没有这一半多。

    由是,很多人质疑同舟社进士“含金量”。

    当然,这些质疑的家伙也就私底下暗搓搓地讲几句,还不敢让太多人听到。

    毕竟,他们自己都准备参加下一科考试的。

    反倒是很多因为种种顾虑没有参加今科的士子,得知录取比率这么大后追悔莫及。

    科举流程简单和录取比率过大虽然显得野鸡,好歹也是让士子收益,所谓闷声发大财,自不会有人过度宣扬。

    进士的“含金量”够不够不重要,真在意这个的,也不会参加同舟社的野鸡科举了,管他什么“含金量”,能通过科举当官就行。

    但被录为进士后,该有的荣耀一点没有感受到,就让士子们格外吃味了。

    放榜之后,同舟社居然没有安排状元跨马游街的戏码,甚至还明确告知今科进士们,同舟社没有准备鹿鸣宴。

    并且,还限定所有录取的进士限时到指定地点报到,参加什么“预任官员岗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