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三十八章 缺编问题的根源

第三十八章 缺编问题的根源

解决有矛盾的人,只要辽国的军队还能打,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见和诜似乎听懂了自己的话,徐泽仿佛绕口令般接着讲。

    “其实,军队不能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朝政混乱和吃不饱饭,也可以说是天灾和人祸。”

    “下官似乎懂了一些,可这不正是我们北伐的大好时机吗?”

    和诜之前想的辽国人心乱了,不想打。

    但不想打不代表不能打,所以,其人主张要抓住大义,吊民伐罪,尽量瓦解辽人的斗志,以避免打仗。

    现在徐泽却说辽国的军队不能打了,这不更好!

    徐泽看着和诜笑而不语,后者一头雾水。

    “哎!相公别逗下官了,还请直说吧。”

    “你觉得辽国存在的问题,在赵宋又如何?”

    和诜当然知道大宋的军队不管什么时候都打不赢辽人。

    可徐泽若是要北伐,必然以他自己的军队为主,这可是一支能打的军队。

    “以相公的练兵手段,再整顿河北兵马,下官不认为还拿不下燕云。”

    徐泽暗自摇头,这赵宋,皇帝打仗发阵图,文官打仗瞎指挥,就连最专业的武将打仗也这么儿戏么?

    “和知州,你且告诉我,灭国之战,打的是什么?”

    和诜试探的回答道:“人心?”

    他其实不想这么回答,打仗么,想那么复杂做甚?

    咱们武夫就是负责攻城拔寨,打下地盘交给文官治理就完了,只问打不打得赢,其他的事,都不是武夫该考虑的问题。

    答案当然不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心,徐泽也不想再继续绕圈子了。

    “不对,是国力!”

    和诜更懵了,国力是甚东西?

    论国力,任何时期的大宋都要远远超过同阶段的辽国。

    可是,结果呢?

    国力远胜的大宋不仅打不过辽国,甚至连更弱的夏国也打不过。

    徐泽看出了和诜一脸的不认同,问了一个和诜反复考虑过的问题。

    “河北驻军的缺编问题,为何会越整治窟窿越大?”

    “还不是没钱粮闹——”

    话未说完,和诜突然有些明悟了。

    其人将徐泽所有的问题串起来,隐隐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任何事物的出现必有因果,河北兵制不振,越整顿越缺编的反常当然也有原因。

    这个原因却不是表面****、层层盘剥喝兵血,真要是如此,那统兵越多的武将岂不是能吃更多的空饷而变得更富有?

    可事实上,赵宋高阶武将的确不差钱,但也没见着谁富得流油,反倒是很多武将还要通过放任甚至亲自参与走私贸易补贴军用。

    宋初名将曹翰“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的诗句虽有调侃意味,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赵宋武将就算做到顶,也不怎么富,还要考虑“卖宝刀”。

    和诜知雄州多年,手下有兵,又一直想着北伐,却受制于缺编和训练严重不足,自然清楚这其中的困难。

    河北军队缺编问题的根源其实很简单,就是吃饭问题。

    没饭吃,谁也养不了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