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三十五章 好汉终结者

第三十五章 好汉终结者

敌,晕头晕脑的徐泽只能饮恨韦城,向朝廷作出巨大让步,仓促结束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兵变。

    最终,朝廷与徐泽达成的协议包含且不限于以下几点:

    其一,同军退出滑州,并打散叛军安置于河北东、西两路除了怀州、卫州、安利军在内的其余各地;

    其二,徐泽为朝廷整顿河北东、西两路兵马,以待日后北伐赎罪;

    其三,同舟社替朝廷安抚受战争惊扰的各州县百姓,以实际行动表明悔过之心。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协议,至于私底下有哪些具体内容,自不为人知。

    赵宋头号反贼徐泽没头没脑的叛乱稀里糊涂地结束了,这贼子倒是得到了圣天子的特赦宽容,但其人极端轻率不负责任的行为却是又害得一大批“好汉”掉了脑袋。

    从此,徐泽便上了各路“好汉”们的黑名单,靠这狗贼扰乱天下以便自己浑水摸鱼,是想也别想。

    要造反,远离没有担当的怂货徐泽——这是樊瑞、方腊、王庆、李立等人用自己人头换来的血淋淋教训!

    经历了这次巨大的政治危机,大宋朝廷也终于意识到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天子再降罪己诏,公开承认自己这些年的倒行逆施,以争取人心。

    而在与叛军的谈判中,极为高光表现的王黼也受到了教主道君皇帝的重用。

    二月二十七至三月初四不到一旬时间内,天子连下数诏,对地方和朝堂格局进行了重大调整。

    诏“诸地交界处群盗啸聚,添置武臣提刑、路分都监各一员。”

    升陈州为淮宁府、襄州为襄阳府、庆州为庆阳府、宁州为兴宁府、宜州为庆远府、光州为光山府,改均州为武当军、熙河兰湟路为熙河兰廓路。

    准公相蔡京致仕,暂留东京,以备资政;

    准知大名府事宁远军节度使梁子美致仕;

    余深罢太宰兼门下侍郎,仍为少傅,授镇西军节度使,知福州。

    中书侍郎冯熙载罢知亳州;

    以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王黼为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

    以太师童贯领枢密院事;

    以尚书左丞张邦昌为中书侍郎;

    以内侍检校少保梁师成为太尉;

    以尚书右丞王安中为尚书左丞;

    以翰林学士承旨李邦彦为尚书右丞。

    另有特进、少保中书侍郎邓洵武因病卒;

    少傅权枢密院事郑居中卒。

    邓洵武已经缠绵病榻一年多,死了还算正常,郑居中的死却充满了疑点。

    朝廷虽对其人备极哀荣,却对死因讳若莫深。

    民间有谣传,这几年朝廷在京东、河北战事上频频失利,乃是朝廷有内奸。

    经此调整后,蔡京一系受到沉重打击,年仅四十一岁的王黼成为首相,大权独揽。

    而这位年轻的首相也不负众望,在天子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社会政策调整。

    诸如罢方田,毁辟雍医、算、道学,合并修会要、六典各机构,裁汰冗官,对远郡使、横班官的俸禄减半,茶盐钞法不再比较,对富户的科抑一律蠲除等。

    王太宰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客观上讲,有部分是利国利民之举,有一些则纯粹是“利民”而不利国,属于开倒车的行为。

    但赵宋王朝已经在接连的叛乱中大伤元气,急需巩固帝国传统的统治“根基”。

    王黼的主持政策调整“顺应民心”,稳住了即将分崩离析的天下,让赵宋恢复了些许元气,也算是给赵宋续命了。

    由此,朝堂上下赞扬一片,皆称王黼为“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