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十一章 兵下博州

第十一章 兵下博州

营出发,直入博州治所聊城。

    令张邦昌和高世则绝望的是,同军一路上都没有遭遇任何抵抗。

    去年,济南府落入徐泽手中后,朝廷就立即在东平府、博州和德州等地与济南府的交界处抢筑烽堡。

    靠这些尚未完工的烽堡和有限的守军阻挡强悍的同军肯定不行,朝廷也没指望他们真能阻挡住同军,只需要迟滞对方行动,并及时发出敌袭信号就行。

    但从头至尾都没有任何行动,沿途烽堡中的守军均望风而降。

    不对!

    因为周通提前率队前出,沿途宣告同舟社接管博州的消息,实际上,跟在后面的张邦昌根本就没看到守军“望风而降”的景象。

    等武松率前锋主力赶到各烽堡边时,坐在骡车上的张邦昌和高世则只看到守军早就卸掉兵甲,打包放到一边,等同军接收,自己则动手拆除烽堡的防御设施,正忙得热火朝天。

    甚至,沿途的村社中也见不到百姓惊慌失措逃避兵荒的场景。

    大部分的百姓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出屋观望路过的同军,并不时发出欢呼声。

    而在同军预定的休息点,也早有周通留下的兵士和拿着令牌的百姓提前烧好了开水,慰问同军将士。

    至此时,张邦昌哪里还看不出来——博州早就陷落了!

    事实上,果如其人所料,当队伍行至博州治所聊城县城东时,远远地就能看到知州率城中文武候在了城外,迎接同舟社大军到来。

    博州提前落入同舟社手中毫不意外。

    当邻近的济南府和德州相继被同舟社控制后,无孔不入的共建会组织便迅速在博州四县铺开。

    而单廷圭带人潜回聊城军营,以自己和魏定国的亲身经历献身劝降后,

    一边是懦弱没用的朝廷,一边是蒸蒸日上的同舟社,博州禁军很快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自副将张清以下,龚旺、丁得孙等指挥使尽皆投靠同舟社。

    二月初五,同军六师师正武松率前锋九千人西出济南府,进入博州境内,聊城文武出降,博州陷落。

    当心寒胆丧的张邦昌和高世则忍着伤痛赶回东京时,朝廷却还没有完成兵力调动。

    确定与同舟社的战争不可避免后,赵佶只能发出准备打仗的诏令。

    诏令各地京畿周边的驻军开始集结,迅速前往相州、大名府、安利军、开德府、东平府、濮州、博州等地御敌。

    但才回到京畿休整的官军却不干了。

    啥?

    又要打仗了!

    爷爷们拼着感染瘴疠的风险,到两浙路刚打完方腊没多久,回来还没休息几天就又要打仗!

    不说这来回的折腾,有多少兄弟因为“水土不服”被折腾得要死不活,再次赶路哪有动力?

    关键是之前两浙路平乱的赏银还有部分没有兑现,这帮丘八可不管自己在哪里,当兵吃粮,打仗领赏,天经地义!

    更别说,现在还要跟凶狠的京东兵打。

    不行!

    得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