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九十五章 五年又五年

第九十五章 五年又五年

人老成精的童太傅,自然知道赵良嗣在此专侯自己所为何事。

    自从京东路形势恶化后,大宋内忧大于外患,就没人敢再提北伐之事。

    赵良嗣这个为了灭辽而逃到大宋的辽人,也就失去了“本职”,莫说见到天子,就连求见童贯都难,其人才会在路边等候。

    他找自己,只可能为一件事——联金灭辽之事。

    去年底,通过辽国亡人传来的消息,已经能够确认辽、金两国攻守易势,金国灭辽可期。

    天子也非常想借此良机北伐——这已经不是完成祖宗夙愿,成就不世之功的问题了。

    大宋如今内忧不断四处冒烟,靠以往惯用的办法已经快要压制不住各种矛盾,必须想办法转移民众注意力,为积累的矛盾寻求突破口。

    本来,京东大战是个不错的突破口,乱贼不仅能转移矛盾,贼人为了站稳脚跟,必然会扫荡京东陈腐势力。

    朝廷只要能迅速平定贼乱,就能震慑天下人心,再收回一个相对“干净”的京东东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可惜,这贼人实在太硬了,不仅啃不动,还崩掉了牙,好在最后还是保住了体面。

    为了掩盖朝廷的虚弱本质,接下来的淮南西路平叛中,就不得不放任官兵以屠杀恐吓百姓。

    之后,两浙路的明教串联又随即转入地下,天子和重臣虽然明知道彼处是下一个祸害,也想调更多西军到淮南,既防备京东贼人再度闹事,也好对江南用兵。

    可熙河接连不断传来警讯,今日三万夏人寇边,明日十大番部东逃,后日又是夏国筑某某城。

    反正就一个意思,夏人不宁,西军压力巨大,不仅派不出兵,还要请求朝廷再出钱财甲械支援陕西诸路。

    西军养寇自重,拿夏国问题影响朝政的小动作并非现在才出现,早就有征兆,只是以前做得没有这么明目张胆而已。

    这个问题不解决,京东问题、两浙问题,其他的任何问题都无从谈起。

    以当下这种形势,哪怕金国就快要灭掉辽国,京东贼人也两败俱伤再不敢闹了,朝廷想北伐,也没有军队可用。

    朝廷只有将西军这个撒手锏切实掌握在手中,才有可能盘活全国这盘棋。

    至于这棋盘中最不稳定的那格——京东东路。

    徐泽应该能胜,而且是惨胜,惨胜后的徐泽,正好可以安排其部北伐,这才是符合朝廷利益的最优解。

    童贯在军中多年,对战争的理解超越了很多人。

    李子义挟大胜之威突袭莱州,都没能一举解决徐泽,还让战争陷入僵持状态,那就只能说明其人的底蕴比不了徐泽,被赶回密州的可能性极大。

    朝廷最要担心的就是此贼打不赢徐泽后,狗急跳墙,干脆一门心思向西——这更需要朝廷手中有过硬的武力。

    这就是让天子下定决心,遣童太傅亲自赶赴陕西,务必要解决西军调不动问题的根源所在。

    至于赵良嗣心心念念的北伐辽国?

    自己又何尝不想!

    五年啊!

    从政和元年算起,两个五年都快过去。

    自己也六十满五了,何时,才能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