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十三章 咱不要脸啦

第十三章 咱不要脸啦

之期,以厚幸天下。”

    朝廷不是缺钱吗?

    把花石纲停了,钱马上就来,增加什么税收!

    面对这位臣子赤裸裸地嘲讽打脸,天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诏以淮南转运使张根轻躁妄言,落职,监信州酒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的积累不是一两天的事,这也不是张根第一次跟皇帝唱反调。

    其实,相对于其父神宗皇帝谁反对都不行,就是要坚持变法的一意孤行。

    今上赵佶更有“明君之风”,更加注重“广开言路”。

    他也不是只偏信身边臣子的奸佞之言,其人就曾针对国用益窘,命臣僚条具财计。

    大部分臣子都上奏罗列增加税收以尽地利的办法,

    但淮南转运使张根这个实心眼,却要闷头进“节用”之说。

    其余干了实事还背黑锅的大臣在张根的反衬下,立即成了逢迎上意不恤民情的反派,

    自然对这种故作清高、尽扯淡不解决问题的家伙最是忌恨,一时多有弹劾其人者。

    要不怎么说教主道君皇帝颇有明君之风呢,“察根之诚,不之罪也”。

    张根得了皇帝的信重,自然越发来劲。

    随着朝廷投入到艮岳工程中的钱越来越多,工程量越来越大,

    往返于运河之中运送竹木花石的纲船就逐渐不够用了。

    御前人船所便直接拘占各转运司直达东京的运粮纲船,以应花石之用。

    都是朝廷的船,办的也是官家的事,别人都不说,偏偏张根这实心眼又为此事上奏,要求封还。

    针对这件事,明君赵佶,当然,还是忍了。

    进入直臣角色的张根却越来越过分,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皇帝的忍耐极限,

    这次顶风作案,在朝廷缺钱的当口上,上停花石纲之奏,

    就连神君降世的教主道君皇帝,如此好修养的明君也受不了,

    下诏落其职——咱脸也不要了,就要钱!

    半月后,见各地响应还是不甚强烈,天子再下三诏。

    其一,知建昌陈并等改建神霄宫不虔及科决道士,诏并勒停。

    其二,诸路选漕臣一员,提举本路神霄宫。

    其三,监司、郡守从今以后,必须任满三年才能替代,并且不得通理。

    结合之前的两条诏令,朝廷的指向已经很明确了——

    钱必须收上来,不要想着糊弄一年,离任了就可以万事大吉。

    该建的工程不可能停,神也必须敬,还必须非常虔诚地敬,

    办事不利、瞎扯淡、对神不虔者,尽皆丢官去职,

    其余尽心用力办事、诚心敬神者,不要怕没位置,好好干,前程看得见!

    刚刚因上元夜之事,风清气正一段时日的大宋朝堂,

    因为天子接二连三的收钱举动,又开始闹腾了。

    当然,这么多年下来,众人流程早就走熟了——闹归闹,该收的钱不能耽搁。

    像张根这种心中没数,演戏演入了戏的家伙,已经快绝种了。

    朝堂闹过之后,各监司、郡守坚决拥护朝廷,保证完成“尽地利”目标的表态性奏章也送至东京了。

    大宋,还是那个永远都“不差钱”的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