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屈伸

第一百二十二章 屈伸

思考。

    王俣天资很高,未等王余之赶到,就已经想通了其中关节,再次回到王位坐下。

    “金卿,同舟社全是宋人,占着辽地义州,又先后与金国和我高丽作战,其目的何在?”

    金富轼也想不明白,老实作答。

    “臣确实不知,但想来应该不是图我高丽之地。”

    李资谦终于找到了进言机会。

    “大王,臣和中书舍人在敌营中时,徐泽曾支开舍人,与臣单独说了几句话……”

    金富轼给他留了几分颜面,没有主动提这事。

    李资谦却是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全说了出来。

    王俣自然不明白徐泽没头没脑的话,不过,对李资谦他还是“放心”的。

    当初选他这一脉联姻,就是看中其人没能力,胆子还小。

    “国丈不要多想,孤让你负责议和,就是全权处理此事。你可是猜到了徐泽有什么想法?”

    李资谦道:“徐泽野心极大,占领义州之事瞒着大宋。”

    “且其军队也远远超过了一将的编制,会不会是借地养兵练兵,以待将来?”

    李资谦前些年一再被家人连累,心里有了阴影,一有机会,就要将自己摘出去。

    这番话重在强调同舟社的所作所为瞒着大宋。

    目的自然是将之前李资谅误报敌情的罪责摘掉,以免连累到自己。

    王俣没心情琢磨国丈的小心思,但李资谦这话确实也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

    “如此说来,同舟社目标并不在辽、金和我国,而是阴养士卒,以待羽翼丰满,再颠覆大宋?”

    这么敏感的决策判断,金富轼也不敢轻易表达意见,坚持等到王字之来了再说。

    王字之本姓朴氏,其先祖朴儒为高丽开国立下大功劳,被太祖王建赐为国姓。

    只是到了他这一代,早就没落了,其人仅以胥吏之职谋生多年。

    王字之的发迹还要“感谢”李资谦的堂兄李资义,

    当年,李资义仓促发动叛乱,被平章事邵台辅与上将军王国髦联手剿灭,

    王字之在平叛中表现积极,得官都校令。

    其后,任兵马判官期间,又随中将军尹瓘讨伐女直,立下战功。

    战后转任殿中少监,吏部尚书、左散骑常侍等职。

    其人从底层一步步做起,任职经历极为丰富。

    王俣决定牺牲拓俊京以稳定人心后,又立即擢王字之为同知枢密院事。

    大战期间,王字之自不可能休息,很快就被找了过来。

    跟早年的经历有关,王字之处事谨慎,但一旦做出判断,就毫不保留。

    听完金富轼的推断,王字之沉思少许,有了决断。

    “大王,臣认为中书舍人的推断极有道理。”

    “臣复盘同舟社反攻以来的数次大战,以其部展现的实力,攻破开京并非巧合,在这之前,他们能战胜过金人也不足为奇。”

    王俣从王字之的回答中得到了另一条信息——半月城守不住!

    失了罗城,半月城守不住。

    没有半月城,皇城、宫城更守不住。

    掩耳盗铃没有意义,正视现实才有未来,

    高丽人的政治智慧中,没有宁折不弯一说,能屈能伸,笑到最后才是王道。

    只要同舟社的目标不是高丽,就有再次振作的机会,

    甚至还能通过“协助”同舟社谋夺大宋,分得一杯羹也未尝可知。

    想通此节,王俣召内侍传话。

    “召所有宰执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