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零二章 封锁

第一百零二章 封锁

范一旁虎视眈眈的金国。

    如果压在前线的兵太多,影响到金国和高丽边境的力量平衡,金人会不会误判形势,认为高丽别有所图?

    万一战事迁延,本国付出巨大伤亡,金军会不会趁机入局,轻取义州?

    这点是极有可能的,因为之前高丽就是这么做的。

    所以高丽君臣最初议定再征义州时,就一再压缩征发兵力,挑选精兵,以质量换数量。

    前线攻城的兵力不能太多,后方用于压阵,防止金军趁机入局的兵力才是重中之重。

    这一仗,不仅要考虑军事上的胜负,还要考虑政治上的得失。

    最好是一战定胜负,

    靠本国强大的实力,震慑国力日盛的金国,警告其国不要试图东向。

    若是要付出超量人力物力,拼得巨大伤亡,才能拿下了义州。

    于私,将对自己的前程很不利,朝堂中,可有不少人盯着宰相的位置。

    当年,曷懒甸之战,尹瓘、吴延宠并没有输,甚至还赢了好几阵,还不是照样去职?

    于公,也会让高丽未来在与金国的国境争夺中,处于被动地位。

    尽管金国立国以后,完颜阿骨打一再对高丽释放善意,

    但高丽人并不相信这帮率兽食人的生番,

    甚至还要斩了金国遣来欲结兄弟之好的使者。

    直到女直人屡次打败强大的辽国,展现了恐怖的战力,

    才让高丽君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采取补救措施。

    高丽一面拒绝大辽派使要求夹击金国的诏命,

    还不惜背信弃义,单方面断绝与大辽的宗藩关系。

    一面又紧急将北部边境防范金人南下的“千里长城”加高了三尺。

    说白了,

    两国既有积怨很深的历史,又有上犬牙交错的地理边境,

    相互之间极度缺乏互信,彼此都在防范对方。

    金国担心与辽国大战时,被高丽人抄后路。

    高丽也同样害怕崛起的金国突然与辽国停战,

    转而出兵东向,拿下实力弱小很多的本国。

    在高丽人眼里,心腹大患始终是已经崛起的金国。

    而不是亦商亦贼亦军,不伦不类的同舟社。

    从这点上讲,义州交给同舟社控制,以换取金、丽之间的战略缓冲,

    再靠制度优势,慢慢同化该地,未尝不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但政治上的事不能这么简单。

    从同舟社先与金人接触,“截胡”义州开始,这一仗就注定不可避免。

    金缘以手扶额,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抛掉这些无意义的想法,认真思考当前战局。

    既要防备金军,又要迅速攻破有同舟社支援的义州。

    而将有限的兵力全用在攻击正面,显然是不可能达成这一战略的。

    因此,金缘一开始就没考虑郑思吉统领能够建功。

    大军先锋在正面只是佯攻,以分散辽人的注意力,真正的撒手锏,却是在海上。

    此战的关键,就在于“声东击西”。

    只有斩断同舟社和义州的联系,才能两面夹击,从容不迫地拿下义州。

    金缘起身,唤来幕僚。

    “开京的水师还要多久能到身?”

    “回相公,估计还要四日。”

    金源心中默默盘算了各地所需路程,有了定计。

    “着崔副使向义州增调兵马四千。”

    “命椵岛水师三日后开始北上,逐步封锁鸭绿江出海口,不得放过一艘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