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三章 亡户

第三章 亡户

思,鱼卖不出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此时没有很好的保鲜手段,早上打的鱼,基本只能在半日路程范围内的区域售卖,再远的地方,晚上就回不来了,鱼也会因为死掉而变质没人买,而这个范围内的人家,大多也能很容易弄到鱼,鱼价会被压得很低,经常几十文钱就能买一篓鱼。

    而且渔户也不能天天只吃鱼,好不容易换来的一点钱还要买粮食、盐、布料等生活必须品。

    此时,米价已达6百文每石,而且一个月一个价,还在不停地涨,比起二十多年前,元祐年间每石不足两百文的米格,已翻了几翻。

    米价上涨,倒不完全是朝廷大量发行“折五钱”圣宋通宝和“折十钱”崇宁重宝的恶果。实际上,大钱发行没多久,就因为朝野上下的一片质疑和抵制,天子也不得不下诏折十钱“抵三文”使用。

    其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花石纲上。

    大宋失了燕云十六州的天然屏障,传统的河北产粮区便处在辽国铁蹄的直接威胁下,澶渊之盟又规定不得在边界修建堡垒。

    大宋军民挖空心思,在河北河东推广水稻的同时,将大量的良田挖成水塘,或种上成片成片的树林,以期限制辽国大规模骑兵高速通过。

    再加上北方边境长期镇守的大量驻军耗粮,如此以来,河北、河东的的粮食就不能自给,而关西之地也因为西夏的百年战乱,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为此,朝廷不得不大办漕运,调集大批的江南粮食补给都城东京和西、北边境。

    而今上大兴花石纲,运粮漕船大批改运花石纲,虽然有发现商机的商贾用民船贩运漕粮,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供不应求之下,粮价一路看涨。

    此时的官秤1斤约为后世的640克,1石也不是100宋斤,而是925宋斤(沈括《梦溪笔谈》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一石大米折算成后世计量单位约为592千克,若无肉菜补充,一个壮劳力一日约要消耗大米500到750克,渔户即便大量吃鱼,有老有小的四口之家,一日再怎么也得消耗两斤左右的大米。

    还有盐,因为官府专卖,以往价格倒是没有太大的波动,几十年来一直都是50文每斤,如今也开始涨价,已卖到到55文每斤。

    以洼西这些渔户的日常收入,买件衣服得筹大半年,生了病那更是不敢治,也治不起,只能硬扛。

    这些逃亡此地的渔户根本就没有啥生活质量,只是勉强活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