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女生频道小说 > 盛芳 > 第二百四十章 能少则少

第二百四十章 能少则少

子,自然怨不得他们一副要拼命的模样。

    那里正也看出不妥来,连忙干巴巴地摆手道:“没有这事!没有这事!”

    又道:“想是外头人乱传的,等我明日去问了再说——咱们一个村里头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我却不至于做出这等腌臜事来。”

    钱家族长哪里肯信,只道:“既如此,你今晚也不用走了,就在此处睡罢,明日一早,我们一门派三五个人与你同去——路程这样远,天又热,好歹路上有个照应。”

    那里正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难看起来,干笑道:“却不必如此,便是跟着去了,你们也进不得衙门,倒不如等我回来再说。”

    然则钱家族中上上下下却无一人理他,还遣人去得那里正家中,叫他那浑家寻了衣衫出来拿来换洗,晚间果然没给他走,就关在钱家祠堂中住了,又使人看着,次日天不亮就押着人往建平县衙去了。

    ***

    建平县衙的后衙当中,郭安南同知县罗立左右分坐着,当中的小桌上摆了几本宗卷,那宗卷摊开,上头尽是字迹,写的乃是役夫、粮谷征集情况。

    两人一人说,一人听。

    罗立一脸的感慨,道:“不是我不听监司调派,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安南,你本在清池做官,应当最懂我等下头人的难处,监司一心想要修堤坝、圩田,是为了百姓好,我又怎会不知?可难道我心中竟无百姓?”

    他叹了口气,道:“眼下正是农时,农人忙于农事,已是各村个镇三丁抽一去荆山下头服役了,再这般抽下去,谁人去伺候庄稼?此时不好好管着,收成又怎么保得住?将来秋税又当如何是好?总不能为了将来的新田,就不管现在的旧田了吧?”

    郭安南眉头微皱,也跟着轻轻叹了口气,却未回话。

    罗立又道:“幸而是监司是叫得你来,我原就听说郭家大公子通情达理,体察民情,又知道民间疾苦,不愧是在青山书院当中出来的,走的正统路,上回一见之下,当真是全身都松了一口大气——如若换一个只顾着按郭监司要求做,逼着下头匆忙行事,不顾百姓死活的,我却不知如何才好了!”

    他把郭安南夸了又夸,虽未直接说,可言语之外,尽显对郭保吉的无奈与不赞同。

    这话纵然不是贬低,听来也不是什么好的,换个郭保吉的手下过来,当场就得同罗立翻脸,可郭安南却只是摇了摇头,劝道:“监司也是逼不得已,眼下朝中催得紧,要是不快些做好……”

    罗立也跟着摇头道:“话却不是这样说!”

    他看了看郭安南的脸色,话锋一转,又道:“其实归根到底,监司还是被那裴继安给糊弄了,他新近来此,难免对一路情况不甚了解,那裴继安旁的不行,嘴皮子倒是很利索,骗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你且看,那宣县彭莽被他给高高架起,哪里有半点知县的体面?祸害了宣县不算,又去祸害郭监司,倒要祸及一路了!”

    郭安南本就对修造圩田、堤坝的事情不甚赞同,只是碍于父亲情面,不好反对。

    他不能对父亲的作为表态,对上裴继安时,却没有了顾忌,更何况这一向以来,郭保吉对裴继安屡有褒扬,时常拿来同长子做对比,叫他为榜为样。

    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郭安南对裴继安并无什么偏见,被三番五次拿来说事,还回回都“被”比不过之后,就越发不满起来。此时听得罗立的话,很有几分心有戚戚焉,叹道:“裴三确实有辩才,又知江南西路事,他一开口,不知其中来历的,很容易听信。”

    罗立听得他把裴继安称呼做“裴三”,语气当中并没有多少亲近的意思,相反,不仅不像赞同,还很有些不满,好悬才把那笑声给吞了回去。

    他是实打实的杨派,说得粗鄙些,同那杨其诞就是穿一条裤子的,恨不得圩田修不好,也不想造什么堤坝,最好此事做不成,最后叫那郭保吉把责任全数担走,或贬或罚,不要在此处吆五喝六的。

    今次不过是试探一回,想看看能否从郭安南这一处入手,撬出一条小路来,从未妄图离间这一对父子感情——毕竟傻子才会为了外人对付自家父亲。

    谁又想得到,竟是能有这般顺利!

    这郭安南看似稳重,其实被郭保吉压制久了,早有不平之心,更要紧的是,他从小就读经书长大,却是读的死经,一肚子“仁义道德”,半点不晓得变通。

    只要他这一处肯在中间帮着遮拦一番,又能用他来离间裴继安同郭保吉二人关系,届时把那裴继安支走了,何愁姓郭的能成事?毕竟是新来,连人头都认不清,路往哪里走都不晓得,还妄想造什么堤坝,修什么圩田?

    一时之间,罗立脸上的笑都真诚了几分,又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奈何总有奸谄小人为恶,以金玉之面,掩败絮之心,奈何汩罗江清江浊,监司却不能辨……”

    这话简直说到郭安南心坎里去了。

    他一心做事,也是为了郭家好,更是为了父亲好,奈何父亲郭保吉从来看不到眼里,反倒更愿意听那裴继安的,叫他平日里常有屈子之感。

    “安南。”罗立忽然叫了郭安南一声,“实不相瞒,我先使人四处问了一回,下头县镇、乡村,无一处愿意出人出力的,当日裴三硬要三县各凑民伕,就已经凑得天怒人怨,眼下还要修什么水柜,还说什么不出钱,就出力,百姓听了,无不愤恨,去岁天旱,收成也不好,眼下正是农忙之时,眼见饭都吃不起了,旧米已尽,新米未曾成熟,饭都不知道去哪里讨,如何能抽得出人、钱来?”

    他口中说着,却是站得起来,拱手弯腰,袖几及地,深深行了一礼。

    郭安南吓了一跳,如何敢受,连忙躲到一边去,又将那罗立扶了起来,道:“罗知县何故如此?!使不得,使不得!”

    罗立拖着郭安南的手,却不肯放,也不肯站,更不顾自己脸面,只道:“安南,我一县许多百姓生计,全系于你一身了,只求一个准话——如若我建平不出人、不出粮,那圩田、堤坝当真就修不了了吗?能否请你在当中斡旋一番,能减则减,能少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