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56 “理想家”蓝河(求订阅)

456 “理想家”蓝河(求订阅)

    下午三点,魏兴思开车带着许秋和陈婉清,一同前往蓝河的公司。

    这回韩嘉莹没有跟着过去,她在完成标样刮涂的文章后,就已经不在蓝河公司那边兼职了。

    其实,学妹之前过去,也是因为许秋占了蓝河光电材料公司的股份。

    公司成立初期,比较缺人手,她便去帮忙了,顺带赚些外快。

    现在蓝河那边的有机合成实验室已经走上正轨,她去不去的影响都不大了。

    当然,蓝河也没有明确或委婉的表示过“这边不需要你了”。

    只是韩嘉莹琢磨着“她过去划水一天,就拿一千块钱”,有些过意不去,便主动提出离开。

    路上,许秋坐在副驾上闭目养神。

    魏兴思一边开着车,一边和坐在后排的陈婉清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陈婉清现在的状态是三天两头找不到人,除了开组会的时候稳定在场,其他时候多半都不在学校,而是去了蓝河公司那边。

    再加上课题组里的人日渐变多,已经形成了两个主要的研究团队,架构也从之前的扁平化,逐渐的向层级化发展。

    魏兴思平常主要都是和团队领头人——许秋和吴菲菲,进行直接沟通,其他人一般都不怎么管理了。

    因此,魏兴思和陈婉清两人最近的交流并不多,在车上格外的有话题。

    魏兴思:“蓝河公司那边怎么样?”

    陈婉清:“挺不错的,现在公司运转的很好。”

    魏兴思:“正式工作了,和在实验室里感觉一样吗?还适应吗?”

    陈婉清:“都差不多,我过去也是在做研发嘛。”

    魏兴思:“工作环境如何?”

    陈婉清:“现在各种设备都已经非常完备了。”

    魏兴思:“你每个月能拿多少钱?”

    陈婉清:“税后一万多吧。”

    魏兴思:“噢,那还蛮多的,比我的基础工资都高。”

    陈婉清:“……”

    魏兴思:“谈男朋友了吗?你这个年龄是不是不太好找?”

    陈婉清:“……”

    ……

    两人尬聊了一路,差不多把几个月的话题都聊完了,终于达到了蓝河公司。

    陈婉清熟练的刷卡,快步带着许秋和魏兴思进门。

    许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蓝河公司这边了,平常他都是通过微信和杨钦联系,远程遥控这边的实验进程。

    这次过来,他发现变化还是蛮大的。

    进门的办公室,似乎被重新装修过,工位的数量从原先的不到十个,增加到了二十多个。

    其中,还有几个新面孔,正在办公桌前操作着电脑,抬头看了看许秋他们一眼,便又低下头继续工作。

    侧边的几个实验室,许秋也看到了一些新的仪器,有些仪器他甚至都叫不上名字来。

    大概率是蓝河又拓展了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之前的刮涂和有机光伏领域了。

    蓝河已经得到了消息,热情的出来迎接:“魏老师,许秋老弟,陈婉清,你们来了。”

    魏兴思环视了一圈,赞叹道:“蓝河,现在你这边建设的不错嘛。”

    “还行,毕竟公司都成立快一年了,砸了一百多万进去,总得有点水花吧……”蓝河笑呵呵的说道:“看你们神采奕奕的样子,最近是不是又发什么好文章了?”

    “是啊,”魏兴思炫耀道:“课题组前不久刚刚发了一篇《自然》大子刊,《自然·能源》,我们组再次打破了当下有机光伏领域效率的世界纪录……”

    魏兴思拍了拍许秋的肩膀:“喏,文章一作在这里呢。”

    办公室里正在工作的几名员工,在听到“《自然》大子刊”、“打破世界纪录”后,纷纷把目光投了过来,侧耳倾听。

    蓝河公司里除了一个财务,两三个程序猿外,其他的员工基本都是理工科的硕士,所以他们自然是知道《自然》大子刊的档次,以及打破一个细分领域世界纪录的难度。

    里面有几个硕士生,毕业的时候都没有发表过sci,他们原先课题组的导师,也是为了发一篇am的子刊afm、aem而苦苦挣扎。

    现在别人谈笑间,随口就是《自然》大子刊。

    而且,旁边据说是文章一作的年轻人,看起来年龄还比自己还小。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厉害啊,”蓝河看了看许秋,又看了看魏兴思,笑着问道:“下一篇你们是不是打算发《自然》了?”

    “我们现在叠层……”话说了一半,魏兴思及时收住了口,他意识到这边人多眼杂,不适合透露太多。

    蓝河也是人精,瞬间秒懂,他做出一个“请”的手势,指了指他的办公室,说道:“我们别干站着了,到办公室里聊吧。”

    见状,陈婉清主动告退:“那我去工作了。”

    蓝河点点头:“行,你去吧。杨钦那边喷墨打印的事情,你和他对接一下。”

    三人走入办公室,蓝河已经提前泡好了一壶茶,他帮魏兴思和许秋各盛了一杯茶水,说道:“魏老师那边又有突破了?”

    “我们现在做的叠层器件,效率已经超过15%了。”魏兴思简单介绍了一句,随后话锋一转:“对了,这个你可不要往外面说。”

    “放心,不会乱传的。”蓝河偶尔会听杨钦和陈婉清总结的太阳能电池进展报告,因此对有机光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效率15%……这可是个大突破啊,我记得之前有机光伏领域常年都是处于12%的状态。”

    “没错,”魏兴思点点头:“所以我们打算继续优化性能,看能不能冲击一篇你刚刚说的《自然》。”

    “这就厉害了啊,”蓝河惊叹道:“现在国内每年发表的《自然》、《科学》文章,也就百篇出头吧,你们要是能发一篇,是不是就要起飞了?”

    “起飞倒谈不上,现在国内的科研也不好做,得慢慢来……”魏兴思摆了摆手,转移话题:“对了,蓝河你叫我们过来……”

    “噢,是这样的,”蓝河接过话茬:“主要有几个事情,首先是现在我们的光电材料公司已经扭亏为盈,11月份已经实现了盈利。”

    蓝河从办公桌前取了两份材料,分别递给魏兴思和许秋:“这是11月份的财务报表,净利润的20%,我会用分红的方式打到你们的银行卡上,剩下的80%我会按照约定,继续投入到公司中。”

    许秋撇了一眼魏老师的那一份材料,发现和自己手里的一样,便翻看起自己手中的这一份。

    公司的财务报表还是比较复杂的,许秋不是财会专业,阅读起来稍微有些困难。

    不过,他也没打算关注具体怎么核算成本利润,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各种材料的销量。

    11月份,合计售卖出去各种单体、聚合物给体、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共计364克。

    从销量上来看,最为畅销的是itic和ieico,分别卖出了82克和55克。

    另外,一些用于合成itic的单体单元卖的也不错。

    比如icin端基的各种衍生物,包括icin,icin-m/2f/2cl等等,也都卖了2-4克。

    聚合物给体方面,几种与itic匹配的标样体系也卖的不错,比如h22,卖了37克。

    这些高销量的产品,正是许秋交待杨钦重点合成的材料。

    因为准备充分,在销售的过程中,基本上也没有出现过断货的情况。

    而且,材料出厂前都是经过器件测试的,卖给客户后的反馈也都不错,大多能够重复出来对应的器件效率,回购率很高。

    从利润上来看,像聚合物给体和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这种成品的利润相对比较高。

    因为它们的定价比较贵,通常在一克在一万块左右。

    单体的利润相对比较低一些,定价从一千块一克到几千块一克不等。

    最终核算下来,总净利润有4万多。

    许秋算了下分红,4万多乘以20%再乘以10%,拿到手的分红,大概八百多。

    emmm……

    聊胜于无吧,还不如之前过来一天发的钱多。

    不过,也很正常,毕竟许秋占得股份不多。

    而且利润分红占比只有20%,剩下80%利润又投到公司生产中了,如果100%分红的话,那就有4000块。

    再加上这是第一个扭亏为盈的月份,之后如果能再把销量提升上去话,应该会好一些。

    许秋还简单计算了一下收益率,假如只算蓝河出资的500w现金,月利润4w,一年十二个月,年利润大致是48w,年化收益接近10%,已经算不错了。

    其实,许秋也没想到蓝河光电材料公司这么快就能盈利。

    按照他的预期,怎么也得运营一年以上时间。

    他大致分析了一下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刚好赶上了自己掀起的itic热潮,购买itic相关材料的外在需求变多。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开光电材料公司的门槛比较高,而且利润上限比较低,所以竞争压力比较小,做的人不多,比较容易分到蛋糕。

    开一家光电材料公司,需要有机实验室、器件实验室、表征实验室,还要招人,前期投入要100w以上。

    而且很多都是固定资产的投资,一旦投资失败,相当于全部打水漂,比如像这种仪器设备通常很难二次销售,至少高校、研究所不太会买二手的仪器,都是买全新的。

    最后或许只能低价买还给厂家,但厂家回收的话,原价10w的仪器,九成新的回收价可能就只有2-3w了。

    另外,也必须要有一个懂行的专家来指导实验,不然前期乱合成一通,很多材料可能合成出来卖不掉,相当于浪费掉了。

    蓝河的公司有他来指导,杨钦基本上都不用做市场调研,直接按照指挥进行合成就可以了,这一点也是非常大的优势。

    当然,门槛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那么重要。

    毕竟几百万对平常人来说是大钱,但对于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