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我在水浒开了个挂 > 第六十一章 晁盖的差事

第六十一章 晁盖的差事

赚不着钱的答案。

    花荣听后笑了,道:“保正,要是我们做供货商呢,那不就是分出去的盐就是三十文的价格?这也做不得?”

    晁盖道:“咱们要是做供货商到是可以,只是咱们山寨有货源?”

    这时两人走到了山下一间仓库前,花荣没有说话,推开门邀请晁盖进去。

    晁盖一进门就闻道一股盐味,只见仓库里有一堆堆用袋子装起来的东西,上前打开一袋来看,正是上好的海盐,用手搓起来一点放在牙齿上蹭了蹭,晁盖回身向花荣道:“寨主,这是上好的海盐,要是单卖,每斤可以卖到四十文以上。怎么会有这么多?怕不是有上万石吧?”

    其实也不多,一袋一百斤也就是一百多袋的事情。

    花荣解释了下这些海盐的来源,听到是自家山寨根据新的晒盐之法出产的,晁盖又是感叹这位寨主真是未雨绸缪。一边打劫土豪劣绅一边积极开辟新的财源,钱财充足,自然发展的就快了,怪不得看不上自己这点家当。

    晁盖也知道花荣带他来这的意思,直接道:“寨主,要只是这些盐,在济州境内就消化了,而且根本不用愁卖。”晁盖不叫哥哥这个绿林统一的称呼是花荣要求的,毕竟晁盖比花荣大不少,让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大汉叫自己哥哥,花荣总感觉怪怪的。

    花荣笑道:“不止这些,恐怕以后会越来越多的。阮小五那边还在积极开辟新的晒盐场,下个月的产量恐怕会是现今的两倍。”

    “那也不成问题,我在山下时也认识几个河北的分销商,到时有多余的盐可以联系他们。”晁盖想了想道。这民间奇缺这低价的盐,就是再多也不愁卖的。

    要是现在的规模,一个月能有四五万贯的进项也是对得起阮小五的辛苦了。

    梁山现在离战争应该也不远了,上次破了青州城,估计那慕容彦达肯定会请求援兵攻打,毕竟他不是那种没有后台的官员,不怕升迁有碍。你要是打破济州城应该就没人管了,可是人家的贵妃妹妹只要稍微吹吹枕边风,调来一军围剿梁山还是轻松的。

    而梁山能不能发展就看能发多少的战争财了。钱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什么时候打仗打的都是钱,趁着这段时间积攒钱财才是正确的选择。

    大宋为什么军事如此之弱还能坚持这么多年不失国?甚至有段时间西夏也叫大宋打的生活不能自理。原因就是一个,有钱!

    虽说在大宋有钱的只是那些地主豪绅和官僚,但不管怎样,人家就是能收上来税。也就是大宋不抑制经商,使得失地百姓不至于没有活路,否则早就烽烟四起了。

    就是这样,现在各处也都是盗贼丛生,外面基本没得安定,只是没有闹大罢了。

    梁山想要变得有钱要不攻略州府要不经商,攻略州府先不提了,还不是时候。而现在山寨却没有专业经商的人才,只有晁盖有过做私商的经验,现在没人就先他做着吧。至于说晁盖的武力也不错,花荣表示山寨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武力值高的。

    其实说起晁盖来,花荣一直不太明白他为什么会去劫生辰纲。要知道古代农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每五十户设一大保,设大保长;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户)设都保,都保的领导叫都保正(晁盖就是这种都保正)。这时候家庭人口也比较多,平均一户五个人,五百户人家大约两千五百人,而且地盘也大,相当与现在一个镇的地方,官府收税都是通过保正才能收的上来,保正的权利也很大,按理说晁盖根本不缺钱,从他的表现看来也甚在意钱财。他去取生辰纲难道就是因为义气?因为别人找到他了,他就去了?这也太随意了吧。

    不管怎么样现在把卖盐的差事交给了晁盖,花荣也是去了一桩心事。

    他这边去了心事,那边济州缉捕使臣何涛可就挠头了,那晁盖竟然提前收到消息跑了,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是去往了梁山。这可就让他没辙了,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没办法赶紧回去上报,让府尹大人头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