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谋明 > 第六十章 下水

第六十章 下水

晨前来海边支灶煮饭,同时垒盐晒水这些活计妇人们也能帮着做,由于旗军要忙碌一夜,明天早晨后可以早些休息,下午继续操练,如果今夜出盐正常,明天另外两个百户的旗军和余丁会过来帮忙继续在半夜开始推盐,同时闵元启要准备更多人手,继续开挖盐池和坎池,目标便是此前说过的,坎池最少要过百,这样一天能出盐二十万斤左右,便是按五钱一石也有过千两一天的收入,若用工千人,每人每天四升粮便不少了,年成不好,很多人抢着做这活,每天工粮钱不过四十石,成本四十石,赚的银钱够买两千石粮食,就算精粮价格一直在上涨也相差不太多。

    淮安这里毕竟是漕运节点重要的粮食转运中心,很多从江南来的粮食都有水次仓储粮,淮安宿迁徐州一带均有水次仓,所以哪怕是南明时江北四镇时期均不太缺粮,本色一直不缺,缺的就是银两折色而已。

    人们的情绪相当兴奋,几乎是达到了一个顶点。

    旗军们日子均是过的太苦,几乎没有自己的地,当运军比牛马都不如,种地收成有限还被上头收走大半,有空就需得出门去揽活,否则连温饱也保证不了。

    现在有了大盐池,闵元启这百户在福利上并不克扣大伙,讲好的工食钱不会少大伙一分,不管是在官厅和现在的东校场训练都是每日四升粮,这粮男子们全吃光也不够,每个旗军最少吃三升,还得配些杂粮野菜,剩下的一升家里的妇人老人和孩子差不多也够吃了,最少小孩子不会天天喊着饿。

    若盐池出盐正常,闵元启承诺过一阵会将每个受训旗军和盐丁的粮食升到六升,而且精粮和粗粮过半,此外年底不论受训旗军和盐丁都会有足够的分红。

    盐池是闵元启出资雇佣人挖造而成,从设想到技术和资金俱是闵元启自己,这和煎盐抽成不同,几乎所有的收益都是闵元启一个人享有,其余的人只能看闵元启的决断来分润利益,所幸到目前为止,闵元启给了所有人都是相当不错的前景。

    到子夜过后的两刻钟后,所有人到达了坎池附近。

    人们脚上穿着麻履,穿着这些草鞋在湿滑的坎池边上不易摔倒,二十一个坎池象农田一样依次排开,月色下坎池上水光荡漾,仅从这一点便是显示出与农田的些许不同,不然的话,这些平整过排列整齐的坎池实在和农田太相似了,如果外来人偶尔经过这里,怕是真的要把这些化晶池当成是农田了。

    清晨时人们把盐池里的卤水放到坎池里,经过沉淀风化过的海水含量量已经极高,在接水放水的过程中又经过过滤净化,坎池里的海水大约是刚刚到人们的小腿位置,比小腿位置还要稍低一些,亩许大的坎池在白天一整天的风化和日晒之后已经充分结晶,现在人们要做的就是使用手上的工具,不停的推缴坎池中的卤水,加快结晶的过程,到天亮时,推满堆积好的细盐再铲到准备好的用来控水的草席之上,控水一整天后晚上装包,这便是整个晒盐的过程了。

    纳潮,结卤,推搅,结晶,铲堆,控水,装包,整个流程最重要的就是整夜的推搅结晶,此前的纳潮结卤用到的人力相当少,大型的盐池一次纳潮就能二十多天不去管它,只由时间慢慢的将海水转化为卤水便可以了。

    所有人预先都划定过坎池,这些池从南到北预先就划定排开并且列过编号,旗丁们就算大字不识几个好歹也是会数数,最少十根手指还是会数的,每个小旗官各带自己一队人,然后编给一队多的旗丁,今夜是第一次推搅化晶,用的人手是多了一些。

    工具也是早就准备好了,一根粗木棒当木柄,前端是半尺长宽的木板,人人坐到坎池边开始脱鞋,小声嘲讽身边伙伴脚臭。

    其实出发前不少人都是洗过脚,各人都从小就跟着大人学煎盐,盐这东西和粮食一样重要不可或缺,哪怕再不识文墨的人也是知道若长时间不吃盐会手软脚软,掉头发,再长久就掉牙齿,就算海边的这些军户和盐城四周的灶户均不缺盐,但四周遭百姓贫困买不起盐的也不在少数,人们就算未见过也是听的多了。

    对食盐人们均有敬畏之心,这东西身体缺乏不得,又是大伙养家糊口的来源,所有人均是第一次站在这海水中推搅得盐,好奇心和敬畏心还有一点神秘感交杂,甚至根本就没有人敢大声说笑,下池之前均是在家里冼脚用开水仔细泡过搓洗过,怕便是过年时都没有这般仔细小心。

    “好了,各小队依次下水,旗丁在前推到对面,余丁再跟随,不要互相推搅,只能按一面不停的去推。”

    韩森一边吆喝下令,一边也是下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