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老子就是要战争 > 第一百零二章 李适挖人中

第一百零二章 李适挖人中

大小不一,以这个作为标准,到合最后得出的大小肯定会出问题。

    李适也曾经想到过统一度量衡,比如用米,但没有适合的标的物,李适完全不知道一米到底有多长!

    所以李适便需要这些专业的大匠来研究出最适合的度量衡体系了。

    李适唯一给他们的意见就是,加油哦!我相信你们能行的!

    便拍拍屁股走了。

    当然,虽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出合适的度量衡,但李适偶尔也会抓着这几个大匠做别得事情,比如说杨易研究很久的纸张或者脚踏式的织布机。

    不得不说,这些几乎算得上是国家级人物,在面对如何建立一个精确的度量衡体系的确抓瞎。

    但涉及到实物改进时,他们马上发挥出无愧于大匠的才能。

    基本上杨易等人被随意的点播了几下,便有拨云见日的感觉,进展都十分迅速。

    不过马德衡还没有来得及飘飘然,便被现实拉回怎么样确定度量衡的问题上了。

    实际上,这些大匠们倒是非常乐意做这个工作的。

    因为这种秦国的度量衡统一后,如果自己能拿出更优秀的度量衡标准,那自己肯定能名留青史。

    对于一个大匠来说,制作东西有什么意义,自己要青史留名才是正事啊!

    一个个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想办法确定最初的度量。

    那通红通红的眼神,就算是李适这个龙将看了都有点怪害怕的。

    但没有办法,度量衡这种东西,肯定要有人填进去的。

    就好像是研究牛顿力学,前面也填了不少的科学家进去,一直到牛顿出现才有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说。

    而度量衡对李适的最大意义就是,没个标准度量,想做流水线都没办法去做。

    毕竟每个人说的单位都一样,结果真动手起来误差有个几厘米,这还怎么做流水线啊。

    总之,李适看着马德衡等人带队加班加点做研究是真的感觉到心疼。

    李适唯一能做的就是这些大匠们吃好喝好,思索着要不要给他们安排美女鼓励师,鼓励他们加班。

    反正你们失眠了,头秃了,甚至氪命了都不要紧,只要你们把这度量衡给弄出来,以后所有工匠都必然会记住你们也度量衡事业做出来的贡献的。

    最重要的是,我能上流水线了。

    李适看着这些工匠们在房间里面加班加点的计算着,怀着自己若多看几眼,怕是连自己都会燃烧起来的沉重心情关上了工作室的大门。

    鸡血打得太高,自己都有点受到影响了,还是先吹吹风冷静冷静。

    然后李适便又去找张道渠去了。

    “李适中郎将您又来了啊!”张道渠看着李适,多少有点哭丧着脸。

    “怎么不想要见我?”李适看着张道渠说道,心中不由想着当初你收钱收的很爽快的啊!

    “李适中郎将,我们少府是真的腾不出人手来了,您悠着点啊!”张道渠说道。

    嗯,因为李适钱给的大方,但人也挖得狠啊。

    虽然对少府挖人不是什么大事,但少府的大匠们都是有编制有工作的,你不能挖得影响少府的正常工作啊。

    就好像是,你割韭菜归割韭菜,但你不能把韭菜的根都给割了,那就没下一茬了。

    “这次不是来挖人的,是想要跟您打听个消息!”李适不由对张道渠道。

    “呼!”张道渠微微松了一口气,道,“还请中郎将直说。”

    “请问神洛这边谁的水利工程技术最高,我有点事情想要去求教一下。”李适道。

    李适会问张道渠这个问题,目的自然是自己心心念念不忘郑国渠重启计划。

    这东西现在说出来不过只是徒惹人笑,但应该准备的人才还是要准备的。

    毕竟只要按照秦雄这么作下去,天怒人怨肯定是时间问题,反正李适没打算去阻止。

    因为这时候去阻止秦雄已经越来越无法无天的行为,李适感觉自己都会成渣渣了。

    所以,李适需要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群雄逐鹿去做规划。

    而以西凉做根据地,那郑国渠就一定要开,不开就没稳定的粮食,粮食不够就必输无疑。

    而李适在见到神洛这边的国家级人才,已经对自己好不容易培养起来人才们开始嫌弃了。

    没有办法平台不同,眼界不同,所能发挥出来的才能自然也不同。

    原本李适感觉郑渠是郑国后人,让他未来主持郑国渠还是比较靠谱的。

    但现在什么郑国后人,都给老子闪开,老子丢个国家级水利工程师过去把把关才行。

    没错,当初李适没什么水利人才时郑渠是小甜甜,现在自己手上有国家级水利人才了,那郑渠就只能做牛夫人了。

    张道渠很是奇怪的看了一眼李适,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李适这个西凉莽子对钱什么的不感兴趣,但对各种工匠之类的事情到时相当的热心,现在都问道水利工程上了。

    不过,张道渠疑惑归疑惑,但还是给李适推荐了一个叫做桑君长的七八十岁老人。

    如果遇到有关水道的事情可以去找他,他算是整个大仙朝最了解水利工程的人了。

    不过年级大了,他作为博士,一般就待在东观那边写书,好像叫什么的。

    张道渠说到这里的时候不屑一顾,显然不觉得这本书能够传承下去。

    李适这家伙也没有听说过由什么流传后世的古书叫做。

    不过怀着古代敢著书立说的人,多少有几分本事的想法,李适便过去请桑君长了。

    李适打算请他出山,去协助郑渠去调研郑国渠,看看能不能给自己个重启方案出来。

    至于七八十岁,这是问题吗?

    反正在李适看看老人才好啊。

    现在水利工程方面可没有什么知识可以传承,基本上只能靠自己的经验一点点去摸索。

    而不是有什么书籍传承的年代,所以这种老人用起来那才真正可靠啊。

    否则像是郑渠那种年轻人负责主持重启郑国渠计划,李适心理也悬啊!

    所以,李适从张道渠那边要了推荐信之后,便直接去东观找桑君长去了。

    “李中郎将,您找老夫可是有什么事?”桑君长看着李适,想想难道是自己的孙子被打了,所以这西梁蛮子趁机来自己家闹事?

    “桑大人,我听张少府说过,您是我神洛最是擅长水利之人,所以我想要来向您请教!”李适开口说道。

    “张大人谬赞了,我年事已高,两眼昏花,思维困觉,不过只是虚度剩下的光阴而已。”

    桑君长看着李适,虽然不知道李适要做什么,先暗示暗示,自己已经年老了再说。

    “这样啊,我原本想要计划重开郑国渠,所以想要找老大人帮忙规划规划,既然如此我就不打扰老大人了!”

    李适也不多话,说完便转身离开。

    “等等,你说什么?你要重开郑国渠?”

    桑君长顿时瞪大眼睛,瞬间从半死不活的状态跳起来,一把抓住李适肩膀道:“真的!”

    “只是有这个设想,所以需要一个有经验有能力懂得水利工程的能人前去做好前期调研和施工规划。”

    李适一脸无辜道,“可惜桑老年事已高,两眼昏花,思维困觉,不然倒是我心中人选。”

    桑君长有种被噎到的感觉,不过马上整个人仿佛燃烧起来一样,道,“请务必让我为翻新郑国渠尽一份心意。”

    桑君长一脸郑重的模样,仿佛刚才的话不是他说的一样。

    至于食言而肥,桑君长表示老子好不容易活到八十多岁,不就是要让自己老到为所欲为吗!

    要是李适敢拒绝,老子脸都豁出去,就是去大街上抱他大腿,哭着喊着也要去修郑国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