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

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

,第一批强制迁徙的日本农户就要出发了。

    他们的目的地也很明确,林中、安西、美洲。

    而运送硕塞部的船只回来后,第二批移民又要开动,按照尼堪的规划,九州的农户在三年内要迁徙一半到内地以及上述各地,当地只留下一半。

    而从内地会迁过来几乎同等数目的农户。

    腾笼换鸟,这样的方式在大夏一直没有停歇过,比如耐寒的朝鲜北部的居民已经大量迁移到库页岛以及更北的楚科奇、勘察加。

    这也是大夏国目前花钱最多的地方。

    扶桑城。

    待在以前豪格的“皇宫”里,尼堪正在对随同阿克墩一同前来的雅丹、王文慧说话。

    “以往,我国每年的国家开支都在一千五百万两左右,嗯,三千万枚银币,从下一年度开始恐怕又要增大开支了”

    考虑到尼堪最看重的孙秀节的身体,眼下,他趁着自己还年富力强,让与自己年纪差不多的雅丹、罗承志、沈默三人轮番出任政务院总理一职,而让孙秀节长期担任副总理以及都察院都御史一职。

    让他担任副总理,是为了方便他随时给这三位提点提点。

    眼下就是雅丹担任政务院总理的当口,而王文慧还是担任通政使兼按察使,原本他已经卸任按察司的指挥使,先后由噶里和张文俊继任,不过最后尼堪还是觉得王文慧用起来顺手,便让他继续兼着。

    王文慧,算是除了理藩院总理、枢密院枢密使、政务院总理之外大夏国高官序列里另外一股力量的代表人物。

    平衡之道,就算是穿越而来的尼堪也未能免俗。

    政务院拟旨,通政使盖章,故此,这两人联袂而来。

    以往,大夏国的财政开支都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左右,但由于大夏国已经按照一比三的比例颁发了纸币,正式称呼叫大夏银票,大宗交易已经改为大夏银票了,而针对民间的贷款业务也渐渐改成了大夏银票,大夏的国库依旧充盈的很。

    大夏国先后两次截获了李自成、张献忠在北京、成都的存银,张献忠那批先不说,因为全部用到了地广人稀的四川一地的移民、种地、长江一线水师的打造,截获的李自成那一批,总额本有八千万之巨,不过用的也很快。

    由于地盘扩展的太快,又有从未停歇过的大量移民,三千万两白银很快就没了。

    这下尼堪就知晓掌管一个庞大帝国的难处了。

    于是按照后世银行的做法,以白银作为抵押物,以一比三的比例开始发行纸币,五千万两白银,便可发行一亿五千万两,加上国库每年的结余,能够用的钱财还是足够的。

    去年,大夏国的财政收入达到了一个高峰,有两千万两之巨,这里面除了折算的田赋,主要来源于商税以及关税。

    加上存留的李自成白银,按照目前移民的规模和频次,还能支撑大约二十年。

    二十年,以官方为主的移民应该告一段落了,那时,横贯西伯利亚以及大夏国内地的铁路,以及横穿太平洋的蒸汽航线早就成熟了,那时,就应该由官方牵头的强制性的移民变成以政策吸引为主、民间自发为主的移民。

    “将一比三的发行纸币规模变成一比五”

    当此话从尼堪嘴里说出后,雅丹大吃一惊,他赶紧说道:“陛下,眼下一比三得来的银钱已经足够用了,就算再扩兵、再修路、再移民都够用了,再发下去就怕它不值钱了!”

    尼堪却摇摇头。

    “我等施行一比三的纸币发行后,物价可有大幅上涨?”

    雅丹说道:“那倒没有,我国国泰民安,商人地位又高,以微臣所了解的,他们并不像以前大明豪商那样,将得来的银子全部窖藏起来舍不得花,而是拼命扩大生意规模,盈利得来的大多数钱有都花出去了”

    “而我大夏自从有了蒸汽机,好多东西的价格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许多,眼下,除了生丝、瓷器这两项依旧是江南占优,剩下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是我大夏大大占优”

    “同时,我大夏制作的新品层出不穷,百姓丰衣足食,自然也有了购买更多物品的欲望,留在家里的钱财自然也有一些,不过不像以前那样舍不得花”

    “这就对了”,尼堪继续说道,“不要说了,朕盘数过,就算按照一比五的比例发行纸币,物价也最多上涨一成,一成,与大夏国面临的较为急迫得出项比较起来就微不足道了,就这样安排下去吧”

    “多出来的钱财,大量招募修路的,大量建造船只,让铁路尽早连通,让往来大洋的船只多起来!”

    一旁的阿克墩插道:“陛下,萧阿林将军带领的北京两个军团已经抵达济州岛了,他派快船过来询问船队在哪里停泊”

    尼堪瞪了他一眼,“还能是哪里?自然是四国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