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抗战之不灭军魂 > 第133章 弹弓原理

第133章 弹弓原理

    虽然不是很准,但不断击打到沙袋上噗噗作响的子弹让中方的士兵们再也不能像先前一样肆无忌惮地探出头瞄准目标朝战壕里丢手榴弹了。

    被军搬到山脚下不过400米外的六七重机枪一起开火的恐怖火力可不是吃素的,两个丢手榴弹丢的正高兴的手枪连士兵猝不及防之下被重机枪子弹扫中,口瞬间鲜血四溅,足足七八颗77毫米机枪子弹将他们的腔打得稀烂,连叫都没叫一声就吐着血摔倒在战壕里。

    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的鲜血瞬间将止血包浸透,在士兵们绝望的眼神中,两名士兵的眼睛瞪得老大,却只能在呼吸的停顿中变成了灰色。

    还有一名士兵刚刚扬起手臂,就被92式重机枪扫过来的子弹将胳膊打断,正在冒着青烟的手榴弹迫使他边的士兵本能在最短时间内卧倒,“轰”的一声巨响,爆炸的手雷将被打断胳膊大声惨嚎的中国士兵几乎炸成了两段。

    就算两轻机枪不吝惜子弹的拼命开火,也无法对山坡下的重机枪进行有效的压制,本人也学聪明了,每重机枪都有几个辅助兵不惜体力的扛着沙包,随时建好机枪阵地。

    有了己方火力支援的小鬼子重新鼓起勇气,纷纷爬上战壕土墙,他们的刺刀,在的阳光下闪着冰冷的寒光。

    然后,他们和他们决策果敢的中队长藤田一郎大尉一样看到了一生中都难得一见的景象。

    好几个铁疙瘩从中国人阵地后方高高抛起,向他们砸来。

    恁啥呢?河南人在这儿的话,一定会这么问。

    搞莫斯?武汉人会这么说。

    揍嘛来?山东人应该是这样在脑袋里画问号。

    中国人能搞出上百种方言来对这种景象提出疑问,但本人嘛!只会说:“纳尼?”

    所以,在喊出“纳尼?”这种没营养的自问之后,逐渐看清飞过来的大家伙的藤田一郎肝胆裂的来了句自答,“卧倒!”

    那些大铁蛋是炮弹,或许是第一次试投,投的并不怎么准,在飞过20多米后就落地上爆炸了。

    熟悉的四一式山炮味道,却差点儿把离开战壕三四米正迈开大步向前进的藤田大尉给吓尿了。

    该死中国人,他们是怎么将四一式山炮的炮弹像丢手雷一样扔出几十米远的?

    没人回答他这个疑问,因为迟大奎没时间给这个上了他的当的鬼子来战场科普。

    投石机这种攻城利器,最早就是发明在华夏古国,论起杀人论起打仗,华夏先祖能把喜欢插着小旗子在后的倭寇先祖们摔出远到火星的距离。

    同样原理,弹弓这种很多孩子儿时的玩具,也是按照这个原理制成的。

    只是,刘浪在分兵之前只是简单提了一下的这种“炮弹使用方法”,连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迟大奎都没有想到,竟然如此有效。

    用上两根弹力绳,绑在阵地下方的树干上,用羊皮当兜,发出去就行了,无需抛出太远,只要有个三十米就成。幸好,军炮兵大队的辎重部队各类物资备的很全,搞得刘浪都以为抢了个百货商店一样。

    炮弹都有尾翼,其作用一是为了保持方向稳定,二就是保证炮弹以抛物线下坠的过程中,弹头朝下。

    这种触发式引信的炮弹,只要顶端的触发引信撞击到硬物,就能够爆炸。

    至于说准头,一枚四一式山炮炮弹爆炸的威力足以将半径十米以内的障碍物摧毁,弹片的杀伤半径更是能够达到几十米。

    这样的玩意儿,还需要准头?

    而至于先前拼着伤亡和军互掷手榴弹,只不过是想把军出战壕前来决战的方法,手榴弹都不能保证精准的丢到战壕里,更枉论提丢炮弹了。

    然后,“勇敢”的军在他们曾经勇敢,但现在快吓尿的大尉中队长的率领下,就这样蹦出来了。

    蹦出来容易,但想再蹦回去,可就难了。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