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兴汉使命 > 第833章 经济措施

第833章 经济措施

农工商的排序,再加上生产力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商人的努力很难得到正统力量的认可。商人喜欢用钱解决问题,这正是诸侯们的大忌。

    试问天下,有几个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呢?

    凡事有利有弊,反之亦然!诸侯们畏商如虎,用之又防之。以一己喜好决定商人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商道亦是人间大道,谁轻慢了商人必受其害!

    刘正掌握百科全书,当然知道商人在这个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世家大族贱商用商,商人的反击也很犀利。

    秦相吕不韦开启了政治投资的先河,后世商人将这一理念继承并发扬光大。士农工商,其实乱世的士人才是最尴尬的。

    缺吃少喝,再加上朝不保夕!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士人改弦易辙的团结商人。商人代表着金钱,金钱意味着资源。

    商人的地位虽然低下,但是却精于计算,对成本控制更是得心应手。国家大了,千里不运粮,也不敢轻启战端。

    为什么商人运粮入边城就有利可图呢?

    这就涉及到了腐败的问题!千里运粮,沿途官员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粮食运到前线的时候,十停折了三停。

    兴汉国把后勤保障转化为商业模式,除了降低损耗,还能有效的避免贪腐。梅园政事堂只需要限定好利润空间,剩下的事情就由商人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商人的威信,还可以提升商人的地位。

    无论是官商联合,还是商人抱团,都可以让沿途的世家不敢随便伸手。有人拿国家的东西,押运的人很有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监守自盗。倘若有人盗取商人的货物,押运的人绝对会拼命的。

    “商人为了利益,可以做到亲兄弟,明算账!”刘正说道:“可是真的变成了官方行为之后,负责管理的官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必定会中饱私囊。即便是其中有的人不愿意同流合污,但是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揭盖子。”

    “是的!商人为了利益,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刘庄主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诸葛亮赞同的说道:“谁都不想做赔本的买卖,商人对于伸手的人肯定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诸葛亮谈到启用益州商人替蜀汉大军转运粮草,更是对益州世家深恶痛绝。本来属于世家的蛋糕,却被人为的撬走一大块分给商人。这简直就是割世家的肉哪?

    诸葛亮手中的资金有限,无法兼顾世家的利益,商人获得的利润空间极其有限。益州世家坐地起价把商人逼上了绝路。蜀汉的战略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到了打板子的时候,诸葛亮作为世家子弟,对于商人的重利轻义大加斥责。商人劳而无功,对于蜀汉大军的胜败就漠不关心了。

    诸葛亮的重商举措,几乎掏空了益州商人的家底。这才有了蜀汉的三十年安宁。商人没有能力搞事情,益州世家只想闷声发大财。

    商人的政治冒险,才是祸国殃民的根源。诸葛亮神机妙算,把商人的钱从兜里拿走。喝西北风的商人也就没有能力折腾了。

    商人为了政治地位肯花钱,哪怕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诸葛亮给商人的地位是临时的,随时都准备好了杀猪吃肉。

    直到最后商人学乖了,对诸葛亮敬而远之。蜀汉的伐魏大业,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孔明,商人不可欺,否则必受其害!”刘正说道:“你以谋士的标准衡量商人,大错特错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