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兴汉使命 > 第829章 治政艰辛【谢谢(一人1978)书友的月票】

第829章 治政艰辛【谢谢(一人1978)书友的月票】

不错。以道德为基准,以法律为准绳。”

    “为什么不是以事实为基准呢?商君的书里就是这么说的——问政不诛心!”诸葛亮问道。

    “要是那事实根本就不符合世人的道德准则呢?”周瑜反问道:“难道你也把扭曲的事实当成判罚的依据吗?”

    在周瑜看来,公道自在人心。倘若法律不能赋予需要的人以公平公正,必定会有人滥用私刑。

    商君之法的确不错,只是世家大族为了秦国抛头颅洒热血,到头来却要与平民百姓受到同等的约束和限制。

    后来秦国世家对待功勋大臣,有一个词语叫做卸磨杀驴。商君变法死于法的典故,一直被后世帝王所效仿。

    如今诸葛亮又要重举商君之法的旗帜辅政,估计也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益州世家肯定不会让蜀汉重走那样的老路。

    “行了,公瑾!这次兴汉山庄召集大家开会,其实就是想把众多的华夏人杰团结起来。世界那么大,为什么咱们大家要关起门来搞窝里斗呢?”刘正问道:“你们都是华夏不可多得的人才,世界地图已经问世几十年了,为什么不替你们的主公想一想,非得要在华夏内部争一个高下吗?”

    刘正首先问周瑜——若是把兴汉国的两百万野战军交给他一个人统帅会怎么样?

    周瑜扪心自问,他戎马一生,带过最多的兵力也就三十万。其中直接指挥的人马,从来都没有超过二十万。

    两百万大军,总得分镇各方。一个人要维持大军的正常运转,只怕人力有所不及。

    诸葛亮也趁机大倒苦水,六出祁山才二十万兵马,他竟然昼夜操劳,从无间隙。如今面对两百万大军,想想都不寒而栗。

    刘正再告诉诸葛亮,蜀汉虽然说拥有一国之名,但是却无一国之实。其地不过是大半个益州,以丞相之职行使别驾权力。

    如今兴汉国十几个州,诸葛亮有办法管好吗?

    诸葛亮自家人知晓自家事,他六出祁山伐魏期间,数年之内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对后方的掌控力度丝毫不减,这份控制力确实达到了为政者的巅峰水平。

    兴汉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之间的距离有数千里。以现有的通讯条件。诸葛亮想要做到蜀汉那般程度,只怕是痴人说梦。

    “其实我只是定下了治理蜀汉的框架,至于具体的执行者是简雍他们几个人!”诸葛亮说道:“自从夷陵之战以后,蜀帝陛下就不怎么过问政事了。我一直在主持练兵伐魏的相关事宜,哪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管具体的施政?”

    诸葛亮的自曝其短,其实是有道理的。蜀汉的方针政策,皆出自于成都。而作为辅政丞相的他,却是一直在军中。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考虑,诸葛亮都没有亲自督政的可能。

    “众人拾柴火焰高!”刘正认真的说道:“华夏范围之大,需要人杰无数才能治理!”

    “道不同不相为谋!”诸葛亮说道:“政道贵专,我不会改变自己的理想。”

    “常言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周瑜也义正辞严的大声说道:“武将别无选择,唯有忠心可鉴!我也不可能背弃吴国!”

    “你们都错了!”刘正说道:“我建议你们到华夏之外的大地上继续施行你们的理想!”

    “刘庄主,即便是我和孔明答应你离开华夏另谋出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周瑜问道:“你得给吴国上下一个同意出海的理由。总不能让我和孔明单枪匹马的到外面创业吧?”

    诸葛亮陷入了沉思。

    “放心,办法一定会有的!”刘正说道。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