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兴汉使命 > 第704章 沙漠课题

第704章 沙漠课题

在想,张骞可以贯通西域,足以证明张家在沙漠定位方面有着特殊成就。倘若刘巴与张家后人联合研究,也许可以在定位仪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现干扰物质只是第一步,想要做到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沙漠面积太大,深山老林的占地规模也不小,更不用说南海之大了。想要全方位的清除干扰物质很难实现。更何况分离沙漠中的干扰物质,也存在着大量的技术难题。

    赵统说:“刘同学,定位仪就这样了。即便是你找到了干扰物质又能怎么样呢?”

    司马师也深有同感,找到问题并不意味着可以解决问题。就拿魏国穷人吃不上的问题来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最大的问题是兜里没有五铢钱,买不起粮食。然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没有答案。

    用低价确保所有人的吃饭问题又会导致种粮人无利可图,从而导致粮食布局难以周转。轻易的涨价又会增加吃不上饭的人口比例。

    刘巴说:“只要方向正确,总会看到成功的那一天。”

    刘巴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无法清除干扰物质,就得选择在抗干扰技术方面进行突破。定位仪的存在意义重大,必须要在新一代定位仪上使用最新研究成果。

    没有抗干扰技术,就只能拿人命填了。赵统觉得刘巴的想法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以梅园当前的技术条件,寻找抗干扰物质本身就是老大难了,要提炼出来加以运用,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实现。反倒不如另辟蹊径,改变沙漠的环境来得实在。

    刘巴是技术型文科生,只会考虑在技术方面进行突破。从来都不会计较成本问题。赵统就不一样的了。综合科的毕业生,肯定会计算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

    赵统说:“技术深耕不会一蹴而就。咱们总不能指望兴汉学院的高层毫不节制的朝无底洞里砸钱。长远利益必须要搭配好短期利益,才能保证在技术积累阶段的资金链不会断裂!”

    兴汉学院组织的实习,不仅是在考验毕业生的行动力,还要为梅园的技术储备添砖加瓦。让最优秀的毕业生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实行研究,就是要让文武学生都接地气的拿出有效的研究成果。

    只有让处于研究课题申请的毕业生看到短期利益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才会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就拿刘巴的事情来说,研究抗干扰材料的确重要。然而对于库布齐沙漠的环境来说没有意义。从修都到广牧,治沙才是硬道理。

    赵统实事求是的建议刘巴:把抗干扰材料立为主要课题,再把抗干旱植物的研究作为辅助课题。这样就更容易获得兴汉学院的资金支持和资源倾斜。

    抗干旱植物容易出成绩,从而可以避免超级研究课题陷入信任危机。毕竟资源有限,各大课题的立项也无法一碗水端平。

    想要争取资源,就必须要让人们看到相应的研究成果。刘巴想要修一条从修都到广牧的大道,就必须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修路有绝对成功的把握。

    治理沙漠,治是关键!只有让沙漠得到抑制,才会出现理的可能性。“理”顾名思义就是梳理,也就是修路的意思。

    赵统的意见很中肯,单纯的立项抗干扰材料或者是抗早植物的研究,很难通过兴汉学院的审核。前者周期太长,技术条件也不成熟;后者见效太快,不利于后续的研究深入,有浪费资源的诟病。

    刘巴同意了赵统的看法,决定统筹兼顾,合并立项。既解决了课题数量超限的问题,又可以确保持续不断的资金来源。

    库布齐沙漠的三个年轻了,居然靠在沙丘上讨论出了第一项百年计划的超级工程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