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兴汉使命 > 第636章 猗氏会盟

第636章 猗氏会盟

建立之后,梅园的预备役兵源突破了千万大关。

    预备役兵源工厂化,是梅园在新形势下的全民皆兵制度。总参谋部与各大集团签订协议,让预备役进入工厂打工,实行四个时辰工作制再加上一个时辰的军事训练。

    这样一来,梅园练兵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产业工人就是预备役,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抑制私兵的生存土壤。

    曹操是羡慕嫉妒恨,梅园让预备役兵源从事生产,不仅可以创造财富,还能增加内部的安全。

    要是换了从前,梅园这样的做法就是授人以柄。好在从启蒙教育开始,思想品德就是常抓不懈,倒也不用担心预备役家族化。

    梅园让预备役参与劳动,不仅可以减少征兵的中间环节,还可以试探世家对兴汉军的支持力度,更可以协助地方部队维持治安。这是一举多得的有力措施。

    袁绍说:“孟德,预备役工厂化,职业军人精英化。咱们两家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山寨一回。”

    曹操摇了摇头,心有余悸的对袁绍说:“本初,梅园对世家的掌控力度,使得兴汉军的储备体系得以成功。咱们两家对世家的掌控力度不足,照搬梅园的经验就是找死。”

    预备役工厂化,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是根本前提。毕竟产业工人拿了工资,就会本能的服从老板的命令。很多时候华夏的百姓都会遵循“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行为,这是一种不问是非对错的愚忠。

    只有让预备役兵源真正的明辨是非,才能确保预备役的拆分不会出现重大的忠诚事故。

    再有就是利益分配问题,工厂老板掌握了预备役的经济利益。如何确保预备役的忠诚,就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工厂老板的位置很关键,百万员工百万兵。想要保证梅园对预备役的绝对掌控,必须要做到持续影响才行。

    兴汉集团的员工超过了五百万,其中青壮的数量也达到了四百万。除却一部分伤残人士,能够抽调的预备役兵源也能达到三百万。

    加强思想教育,提拔效忠梅园的人进入工厂决策层。这是确保新预备役兵源的重要措施。毕竟华夏地大物博,常规的征兵手段难以收录更多的优秀人才。

    向各大集团要人,向各级蒙学要人,尽力完善兴汉军的人才储备体系。产业工人的纪律性,是新兵役制度的关键产业工人的综合能力,是机械化兵种速成的前提。

    曹操总是听刘晔抱怨,培养一个合格的战争器械修理工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如今梅园直接让从事机械生产的工人进入预备役,只要稍加调教,就可以胜任战场修理工作。

    兴汉军中,铁匠最吃香,医护人员次之。预备役产业工人化之后,各镇帅军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一个优秀的产业工人到了军中,会迅速的教会一个伍的人特殊本领。比如一名优秀的铁匠,会结合战场的情况构思出新型装备并进行实践。兴汉军装备水平的提升,源于基层的不断试验并推广。

    兴汉军需要各类人才,仅靠单一的培养体系,很难满足大型器械部队发展的需要。培养一个会打仗的人容易培养一个既会打仗,又懂技术的人才,那就有些困难了。

    预备役兵源产业工人化,是培养技术兵种的最佳手段。各大集团的优秀技术工,进入酸枣大营军训之后,就是兴汉军中紧缺的人才了。

    袁绍觉得梅园的尝试很大胆,要是世家掌控了预备役,那就意味着兴汉军的构成复杂化。

    猗氏会盟,袁、曹两家面临兴汉军的压力,决定饮鸩止渴的推行预备役兵源产业工人化。长安城世家联盟终于拿到了插手兵权的入场券。11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