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兴汉使命 > 第244章 义县之战

第244章 义县之战

后统计:

    扶黎军战死两百人。

    长刀军战死五百人。

    至于另外三部,战死沙场的不足一百人,就没有进行统计。

    俘虏乌桓铁骑主力三万余人,完好无损的战马两万匹。

    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以少围多,居然迫降了乌桓铁骑三万多,徐荣的指挥才能,果然是首屈一指的。

    只可惜乌桓铁骑的统帅蹋顿,带着十八勇士逃回了昌黎城。

    兴汉军没有获得全功。

    然而瑕不掩瑜,兴汉军的这场胜利,直接改变了辽东属国中的敌我兵力对比——一汉顶五胡,这可不是一句虚话。

    兴汉军用压倒性的优势,以一万对战五万乌桓突骑,居然还能俘虏大部。

    战争是结束了,可是如何处置俘虏,却成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刘正只得召开军政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庞统说:“王爷,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先贤留下了警语。”

    胡无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骠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兴汉何惧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随着庞统的声音,再结合白天的战斗场景。

    “胡无人,汉道昌!”

    这六个字道出了庞统对乌桓突骑的态度。

    刘正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问徐荣:“徐荣,你是义县之战的主角。”

    你说说看,该怎么处置这三万乌桓俘虏,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还有大量的剩余价值可以挖掘。

    徐荣说:“王爷,乌桓人没有仁义道德,更是缺少羞耻之心。”

    想当年乌桓人迁居辽东属国,受过数不清的汉室的恩惠哪?

    然而乌桓人并没有对汉室感恩戴德,反而是连年抢掠。

    兴汉军也俘虏过不少乌桓人,然而却没有能够顺利的感化他们。

    乌桓人反复无常,更是掳掠汉室百姓为奴。

    辽西郡和右北平郡,一直都是重灾区,百姓恨乌桓人,更恨那些把乌桓人当爹的汉官。

    白马王公孙瓒,就是靠杀乌桓人起家。

    白马义从名震天下,也是得到了三郡汉室百姓不遗余力的支持。

    辽东属国周边的汉室百姓,对于乌桓人可是恨之入骨。

    兴汉军讨伐丘力居,右北平郡竟然自发组织了十万人的民夫队伍,从港口处把各类物资运抵宾徒。

    我的建议是杀,血债血偿!

    赵云听了徐荣的话之后,忙站了起来。

    赵云说:“王爷,万万不可!”

    自古杀降不祥,乌桓突骑虽然操蛋,但是他们始终都没有脱离人的范畴。

    要是杀掉这三万人,还有四十几万乌桓人呢?

    面对那么多的人口,咱们是杀呢?

    还是不杀呢?

    徐荣问:“征东将军认为杀俘不祥,可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乌桓人降而复叛的问题吗?”

    徐荣的想法很简单——不杀乌桓人,就得拿出对策来。

    总不至于学着燕王刘虞那样,把乌桓人当亲爹一样给供奉起来吧!

    只是乌桓人把投降和反叛当成了家常便饭,如何实行有效的管理,才是当务之急。

    赵云虽然文武双全,但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管理,才能保证乌桓突骑的俘虏可以安分守己。

    赵云说:“徐将军,我没有办法!”

    王爷雄才大略,一定可以想出万全之策的。

    赵云这一甩锅,刘正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刘正说:“各位,三万青壮,可以创造的财富还是很可观的。”

    我的意思是——废物利用。

    毕竟抓住这三万人,兴汉军是花了大力气的,总不至于直接杀掉,那咱们投入的本钱,怎么回本呀?

    在宾徒建立劳动改造营,兴汉军不能亏本。

    同时给每个乌桓俘虏制定相应的债务标准。

    然后在劳动改造营中颁布薪酬标准。

    谁偿还了所有的债务,就可以恢复自由之身。

    必要的时候,可以树立几个典型嘛。

    乌桓人反复无常的根源,那是因为看不见希望。

    如今以债务模式改造俘虏,每个俘虏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债务数目,以及偿还方式。

    这样一来,想必很多人都愿意配合了。

    对于那些主动挑事,或者是故意不配合的乌桓人,那就没有必要手下留情了。

    听话的俘虏可以一个不杀,还清债务就立即释放。

    对于捣乱的人,那就按照法律宣判,然后再光明正大的杀。

    让俘虏们都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

    至于是选择生路,还是死路,想来应该会有聪明人存在的。

    赵云说:“王爷,这个债务模式很好嘛!”

    让每一个进入劳动改造营的俘虏都认识到——他们欠下了兴汉军的债务,只是还清债务之后,就可以恢复自由之身。

    久而久之,俘虏们就会自觉的适应债务模式。

    再公布几条快速偿还债务的规定。

    到时候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乌桓人究竟是不是一条心。

    刘正说:“这债务模式管理俘虏,需要尽快的尝试出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来。”

    一定要让兴汉军有利可图。

    一定要让俘虏愿意偿还债务。

    “两个一定”就是兴汉军,使用债务模式管理俘虏的核心指导思想。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