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兴汉使命 > 第144章 千里送诏

第144章 千里送诏

营。

    董宜问:“董冰妹子,你到西凉刺史行营,想要见什么人吗?”

    董冰回答说:“我有任务,奉命拜见,西凉刺史董卓大人!”

    当董宜再问的时候,董冰装聋作哑,一言不发。

    董宜无奈,只好帮人帮到底。

    有了董宜的帮助,董冰顺利的见到了,董卓和李儒。

    李儒问:“姐,你怎么来了呀?”

    董宜笑着说:“文优小弟,看你这么嘴甜的份上,给你找了个元配夫人。正好今天有空,就带过来给你瞧瞧!”

    董宜打趣李儒,怎么样,这姑娘的模样,你满意吗?

    董卓说:“小宜,别胡闹!”

    董卓声若惊雷,吓得董冰瑟瑟发抖!

    李儒怜香惜玉,于是就安慰她说:“姑娘别怕,董公他,其实是一个好人。”

    董冰见李儒慈眉善目,心中的恐惧少了大半。

    她忙把董老太后交给她的东西,呈给了董卓。

    董卓打开遗诏,先是一喜,再是一愣。

    喜的是——遗诏是真的,他拿到了拥立新帝的大义名份。

    愣的是——传国玉玺的印位,被血水浸泡,已经模糊不清了。

    董冰问:“大人,出了什么问题吗?”

    董卓说:“没事,你先下去休息吧!”

    董卓留下李儒,商讨如何处置董冰。

    李儒建议董卓,收董冰为妾侍。

    董卓拒绝了,董老太后赐姓董,自己怎么可能乱了伦常。

    董卓决定,认董冰为义女,算是在名份之上,与董老太后分庭抗礼。

    随后,董卓又说:“文优,义女董冰,知悉机密,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李儒会意,忙说:“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李儒真磕了头,这门亲事,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就这样,董冰被指给了李儒。

    她千里送遗诏的义举,赢得了西凉铁骑的忠诚。

    ……

    就在董冰,离开之后的不久,特使韩猛,带着密诏,赶到了河间驿庭。

    董老太后,早就做好准备了。

    两人之间,倒也没有什么废话。

    一壶美酒,两个小菜。

    半个时辰之后,河间驿庭传出消息——董老太后,寿终正寝,归天!

    韩猛持诏,护送灵柩,进入京师洛阳城,于皇陵中安葬,谥号:孝仁皇太后。

    少帝刘辫,亲自主持葬礼,陈留王作为扶灵人,哭灵随行。

    何太后作为孝妇,唐姬也以孝孙媳妇的名义,参与了送葬仪式。

    死后哀荣,孝仁皇太后董氏之墓,这一行字,印入了天下人的心中。

    后来,董卓逃离洛阳城,派遣大将盗墓,孝仁皇太后的陵寝,是第一个遭殃的地方。

    ……

    刘正在梅园,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建安元年七月了。

    郭嘉问:“侯爷,董卓得了诏书,会不会对咱们的大计,产生什么致命的威胁呀?”

    刘正叹了一口气,幽幽的说:“奉孝,不管董卓怎么做,天下人都会当他是叛逆。”

    郭嘉一听就明白了。

    董卓这回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刘正说:“没有那么麻烦,世人捡起一块黄泥巴,就说是董卓拉的屎。他也得认呀!”

    刘正继续解释说,董卓鲸吞天下的大势已成,天下豪强世家,肯定会拼死一搏。

    这董卓独战天下,西凉铁骑的军纪,又是那样的坑爹。

    董卓先胜后败,已经成了定局。

    刘正想要做的,就是去见识一下,天下豪强世家,又会抛弃哪些人呢?

    想要喂饱董卓,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呀!

    贾诩迈着八字步,慢慢悠悠的走进了梅园。

    刘正问:“文和,何进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贾诩回答说:“侯爷,用你的话说,厕所里点灯——找死!”

    天下豪强世家,内斗贯穿始终,如今汉帝那个大敌已经灭了,摇旗呐喊的董老太后,也进入了皇陵休息。

    虽然说有董卓虎视眈眈,但是大家都认为,朝堂之上,唯一的异类,那就是十常侍了。

    作为喊打了二十多年的老对手,天下豪强世家,还是想名垂青史的。

    刘正让贾诩,关注洛阳城的消息,就是为了锻炼他,布局天下的本事。

    刘正告诉贾诩,皇家的尊严,不许践踏,女人得救,男人就放弃掉。

    贾诩问:“咱们不如来一个,奉天子以令不臣,侯爷以为如何呀?”

    刘正说:“文和,这样的话,我不想听见第二遍。”

    刘正直接指出,汉室已经成了一个包袱。

    虽然里面,可能有好东西,但是更多的是,破烂货。

    全盘接收,那是自掘坟墓。

    在头上弄个帽子,不仅遮住了太阳,还容易长虱子,给自己找难受呢?

    兴汉军不能给自己,找个婆婆,否则那无休止的婆媳矛盾,会牵扯住,很大一部分的精力。

    刘正知道,贾诩的想法是——尽快平定天下。

    可他却忘记了,这要是拖后腿的人多了,想要往前走上一步,付出的代价,都是兴汉军战士的鲜血。

    贾诩似乎故意忽略了,以臣克主的巨大隐忧。

    刘正不想计较什么,至于贾诩,还是得用,然而贾家,会逐渐的边缘化。

    刘正信任贾诩,但是对贾家的后代,绝对是充满了警惕之心的。

    不管是谁向贾诩献的策,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肯定准备好了,让新的豪强世家,取兴汉军而代之。

    两次三番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惯性——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牌局思想。

    有能力的豪强世家,都会觉得——天下是块大肥肉,谁有办法谁就吃上一口!

    刘正的头上,不允许存在任何人。

    从根基上杜绝豪强世家,谋划兴汉军基业的土壤。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