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乱世南唐 > 第三十二章 一往情深

第三十二章 一往情深

道。

    “啊,你就是那写出青玉案的孙公子,徐某这厢有礼了。”虽说文人相轻,可那青玉案实在是文采不菲,徐易也是佩服不已。此人不仅出生高,还得韩王青睐,又年纪轻轻得此高位,确实非等闲之辈。听闻之前此人在闻香阁与江王世子之间可是起过争执,现如今依然官路亨通,自是不惧。

    “先生大才,诗词不过小道,我此番来,就是想请先生随我去剑州,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屈就?”孙宇虽然确定只要把那女子捞出来,此人必然不会拒绝,不过还是确认一番的好。

    “只要公子能够带璃儿脱离苦海,我徐某今生做牛做马也要报答公子之恩,刀山火海,绝不皱一下眉头。”徐易喜极而泣,推开凳子,噗通一声跪下。自己每日在此,一想到璃儿处境,就恨自己无能。无数个日夜都在期盼,哪个贵人能够停下马车,拉自己一把。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等到了,自是激动无比。

    “先生腿脚不便,无需如此,快请坐。”孙宇上前将徐易给托了起来。仔细观察了一番,这徐易只是有一点瘸,能走得路,那就方便许多了。

    “哎,耽搁了治疗,这辈子都跑不起来了。不过大夫说了,可以骑马,不会误了公子的事情。”徐易信誓旦旦说道。

    “哈,先生不用担心,我看中的乃是先生之才,可不用先生上阵杀敌。孙某于武艺一道,颇为自信,当能护得先生周全。”孙宇哈哈一笑,能够骑马那是再好不过。

    “公子不妨与我说说当前局面。”徐易急于表现自己的价值,让孙宇知道他没有看错人。

    孙宇当即将剑州形势,目前自己的状况一一道来,徐易边听边点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公子虽然尚未成军,可徐某认为,公子当早些考虑粮草才对。三千大军,每日耗粮五十石以上,加之剑州民生困苦,以我之见,公子至少要准备五万石粮食。”徐易略一估算,就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家中田庄里倒是有些存粮,再收购一些,只是这运输颇为麻烦。”孙宇有些头疼,这些事情他真的不擅长,米价多少他尚且不清楚,更遑论把这些粮食运到剑州去,损耗又是多少,怎么保存。

    “公子此言差矣,江宁米价约莫4钱银子一石。而据我所知,抚州一代,米价不过三钱三分。公子在江宁屯粮,再运去剑州,一石粮起码要花到五钱银子。若是想法子就近筹措,一石粮耗银不过四钱不到。五万石粮食,可省不少花销。”徐易每日帮人写书信,这天南地北的事情都知道一些,虽然不敢说无误,却也大致八九不离十。

    “先生言之有理,不知该请何人来做?就怕那些个人坐地起价,那就颇为不美。”这就地买粮是好,可就怕当地粮商借机涨价,造成米价腾飞。毕竟在江宁,鲁国公府的面子还是好使的,可地方上就不一定了,这乱世,谁都把粮食看得紧紧的。想当年大唐盛世,一两银子足以买十几石粮食,这些年战乱不断,粮食就越发珍贵了。

    “术业有专攻,当然交于专门的人来做。我建议公子往苏家走一趟,苏家不仅做米粮生意,在各处也有车马店,当能解决公子的需求。”徐易倒是对这江宁大大小小的商户门清,毕竟他最大的客源,就是这些随着主家走南闯北的帮工。

    “这最大的粮商不是祁家?吴家倒真没听说过。”孙宇有些好奇,这么大的单子,当是找祁家才是,祁家在整个南唐可是首屈一指的粮商。

    徐易微微一笑,这祁家固然是最大的粮商没错,可这祁家背后权贵盘根错节,若是万一有人在背后使绊子,那就麻烦了,军队没粮食,哗变不过旦夕之间。而吴家不一样,吴家前些年走的是户部的路子,奈何那人前年已然致仕,如今正处于困局。好在吴家还有些车马店的生意,虽然利润少,倒也能维持。此时对于吴家来说,这可是一个大单,而且若能跟鲁国公府搭上线,那些人也会有所顾忌。

    “除此之外,那吴家经商多年,口碑一直不错,公子若想找个靠得住的商家合作,这吴家可绝对是最佳选择。”在这江宁府但凡有头有脸的商家,不是哪个权贵家的产业,就是某个高官家的亲戚。这吴家是恰好大树倒台,一时没找到合适的路子,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若此时孙宇放出善意,那吴家定然一万个乐意。

    “走,去明月坊。”这真的是捡到宝了,孙宇乐不可遏,抬头看了眼天都快黑了,再不去明月坊该接客了。

    “公子等我收拾一番。”徐易大喜。

    “收拾?你明天还想来这摆摊?”我靠,埋汰谁呢?我孙宇的幕僚,在大街上摆摊写字?

    “啊,不要了,走。”徐易也是一下子没转过弯来,每天这收摊摆摊的日子过习惯了。

    当即一行三人朝着明月坊走去。